成長的道路從來不會一帆風順,我曾以為在我的心里,我的腦海中栽下一顆種子,種下一個觀念,等它自己生根發芽自然就水到渠成完成目標,卻大大地忽視了成長當中行動的穩定性問題,這些問題都在成長路上暴露無遺,招招致命,把我的各種缺陷展示在我眼前,到底改不改就看我自己了。
由于工作性質的原因,有一些天總會比較忙,但其實自己內心也明白,這時間擠擠總會有的,遠遠不及自己想象的那么夸張,但是想起累了一天想重拾信心充實自己確實是需要一番糾結,我還屬于被動受難期,也就是還沒有打心里眼認為做成長的事情是理所應當的,而是需要外界和自己內心的一些強迫去逼自己去做的。
在這些比較特殊的日子里面,我是“懶”得打開新生大學,或者是打開書本,其他學習平臺進行自我成長的,似乎這樣就可以“心安理得”地肆意揮灑自己的青春,做些放松一點的事情,睡覺,看下視頻,和幾個同事一起吹吹牛逼等等。我在躲避那些讓我有些害怕的事情,害怕輸出,害怕打開這些應用看到其他小伙伴還在這么努力,而我卻和平時的我表現的大相徑庭,我就像一只鴕鳥把頭深深埋在土里,自欺欺人。
內心其實是這樣想的:反正網絡世界也是虛擬的,我做什么大家都不知道,我把這些信息自我屏蔽了,眼不見心不煩,大家還以為我持續行動呢?可能只是有事太忙了。其實,哪有那么那樣的天賦在接受成長為樂這個觀點后就在短短的時間內一日不差的踐行啊,哪有那么容易?雖然我內心另一個聲音是十分想這樣做的,但行動有時還是跟不上。
我太愛面子了,我還是一個“表現型”選手。我是為了自己的面子在干活,而不是把焦點關注在自己身上,想想其實也挺有挫敗感的,因為這個外部環境不一致。我的狀態是在成長一階段和二階段之間波動,這是真實情況,而不是我想象的已經成長進化到了第二階段。不作為而內心產生的糾結,痛苦的情緒以及表現出來的對外界事情的心不在焉絲毫沒有因為把信息屏蔽的自欺欺人的行為而有絲毫的減緩,反而“病情”是加重了。
穩定是成長當中很重要的一個因素。穩定地做,持續不斷的做,心如止水不因外界的變量而改變進程起波動,這其實是第三個階段的狀態了——深刻認識到并真的雷打不動地執行。
我們總會給自己找各種各樣的借口來合理化自己想偷懶的想法,然后心安理得的去偷懶。
在偷懶的時候,有時想一想,困難真的不如自己想的那么大,我是提前把自己嚇住了,即使比平時時間緊張一點,但這種情況提高下效率,拖一點時間或見縫插針總能完成,而在還沒開始就決定放棄的念頭實在是弱者的思維,完全可以避免。
這其實也是自己的不負責任。
之前也提過,在與人合作干事的時候,經常在關鍵時候玩消失的人是比較被人看不起的,別人心知肚明,真不真誠憑借人類的第六感是能夠感知出來的,況且這次上當下次就會提高警惕了,這種人是對別人的不負責任。而反觀自身,成長則是與自己合作的一個過程,在需要我進行輸入輸出的時候,我跑了,我屏蔽消息自我感覺清凈的時候,也是在跟自己玩消失,就是對自己的不負責任!如果我連自己對自己都付不起責任的話,又如何期待我能夠在關鍵時刻承擔起團隊中我的責任呢?我在這方面是有十分嚴重的問題的,懶散慣了,就形成了一種無所謂的錯誤自我認識,想想極其可怕,這也屬于我的一個認知偏差。
這篇文章確是我在進行自我批斗,做的實在不夠,方法論有很多,但還沒有深刻認識,嵌入到行動的骨髓里,不足道。我在跟大腦對話,不,是在批評它,將本我和“我的大腦”分離開來進行批評。批斗過后希望是在實際行動中加以糾正,才有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