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件事有個背景
教我雕刻的師傅是個湖南人,25歲左右,性格內向,甚至有些孤僻,他和車間里大部分工人都不怎么說話,因為種種事情,老板經常批評他。
三月到六月,三個月內,作為一個雕刻工學徒,我一邊苦干,一邊懷揣著“攢夠一萬塊錢就出走”的想法。
有一天我師傅因為雕刻機的冷卻水箱沒有關閉,被老板發現,然后批評,這時他提出辭職,他們倆談了兩個小時,然后叫我過去。
你現在會不會雕刻?老板問我。
我想了想說,產品結構不熟悉,雕刻流程和軟件會用。
他點了點頭,叫我出去。
第二天師傅沒有來上班,于是由我負責雕刻這一塊,當時我啥都不會。
接下來一個月的時間,剛好遇到幾個高難度的項目,那個月每天晚上我都在辦公室研究圖紙,軟件,產品。因為之前三個月的苦干,積累大量實際操作經驗,在加上一個月拼命的理論知識追趕,月底,搞定。
月底發工資那天,公司通知欄里有一封對我的表揚信。做到那一步的時候,我就更堅信了自己的那兩句座右銘:
“一分耕耘,一份收獲,苦心人,天不負。”
那個月之后,我得到了大部分人的認可。又過兩個月后,雕刻方面,游刃有余,同時一個新的問題被拋到眼前。
第一篇,第二篇中提到我的油漆主管叔叔。
就是他,他希望我能更進一步,學畫圖紙,這是走上設計師的方向。很有錢途,在這個行業。
這是我人生的第二個瓶頸,一方面缺乏方法,一方面缺乏積累,同時雕刻占據我大部分精力,抽不開身,同時叔叔,老板許多人都對我提出向上發展要求。
有苦說不出,舉步維艱,備受打壓,當時的我并沒有放棄學生時代的夢想,甚至想過春節回老家另尋出路。
于是所有人一下子對我失去希望,長達三個月里,備受煎熬,就是你似乎是被別人要求用一種方式生活著,但卻不得不過下去。
春節回家之后,跟父母的一次談話改變了一個年輕的小孩對生活的認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