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
移情式溝通,是讓你進入別人的參照標準體系,誠心真心的表達。
它需要三步:尊重、理解、主動表達。主動表達,需要坦誠和真誠。不一定都是語言但同時也需要注意環境、背景和文化,不要被誤解。
但疑惑一點,移情式溝通如果出現對方參照標準體系和你自己的原則相悖怎么辦?我覺得也不能為了移情而移情,先表示理解但給出真實的建議。但它注重進入對方感情的做法,對于家人和朋友還是很值得提倡的。
A1:
本能反應喜歡和人擰,當別人說什么東西不好的時候總是本能反應找到這個東西的好,交流效果常常不好,還沒開始溝通就好像站在了對立面。這段話讓我覺與人得與人交流的時候和與人辯論是可以分開的也應該分開的
A2:
同小孩子用移情式溝通是很需要的,因為沒有人比他們更在乎父母的反應和關心、認可。
第一,尊重,認可小朋友本能反應、不急著說“不行”。重視小朋友的表達,不要在第一時間反對他們。比如不吃飯了、不停看電視,不在第一時間強行阻止;如果喊疼或難受,第一時間表示關心
第二,理解,進入小朋友的價值體系。而是先想想是不是零食吃多了、上頓吃多了沒消化,他喜歡的動畫片一類的。如果沒有前兆的疼,是不是想得到擁抱或逃避什么東西
第三,主動表達,用愛和規則進行誘導式選擇或進入交流,必要時可進行適當妥協讓他們自己承擔后果。比如看電視,“哦,是你最愛看的汪汪隊啊,但我們看電視不能超過半小時的,你準備看幾集呢?”,比如吃飯,“哦,才起床還沒覺得餓了,不想吃牛奶,那你喜歡酸奶或者純牛奶嗎?我們是吃煮蛋、蒸蛋還是煎蛋呢?““我們準備去幼兒園了,實在不想吃只有去學校中午吃飯羅,好吧,那我們試下吧”。做危險動作,“啊,站這么高一下子就比媽媽還高了,想跳下來?好像是挺容易辦到的,可是站不好容易拐腳又要像上次那樣很多天不能動羅?你又把握嗎?怎么辦呢?要不要我們先找個矮點的地方試下呢,又可以跳著玩又能不受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