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發生的順豐快遞員被打事件,引起了人們的關注和討論。人們譴責打人者的暴力行為,呼吁人與人之間的平等與尊重,贊嘆快遞小哥背后霸道總裁的溫暖力挺。
從這件事當中,我看到的是一個人的修養與生活細節的關系。每個人的生活細節,都是長期日積月累的結果,都是個人人生修養的體現。有什么樣的修養,就會帶來什么樣的行為。
我想起曾經的一個朋友小張。他瘦高個兒,看上去一副文弱書生的樣子。每次在飯店里就餐,他總喜歡對服務員呼來喚去。菜上得慢了,他不耐煩地催,菜稍微咸了一點兒,他把服務員叫過來訓一頓,返回重做,有的時候,他甚至捶起了桌子。那架勢,好像服務員是他家里逆來順受的丫環。說實話,跟他一起吃飯,遇到這種事的時候,總覺得有點兒丟人。
說來也巧,小張談的女朋友,恰好是我隔壁的室友小劉。有的時候我提醒小劉,小張這個人性情有點兒暴躁。但陷入熱戀中的人是聽不進這種話的,他們磕磕絆絆戀愛了兩年。臨近畢業時,小劉終于下定決心跟小張分手。但小張不依不饒,各種死纏爛打不放過。在最后兩個月時間里,小劉很多時候的外出都是由師兄師弟們護送。畢業后,她終于成功逃脫。小張也成為大家心目中人品不行的人。
在我家住的樓里,清潔工一天會來收兩次垃圾。我們只需要把垃圾捆扎好放在樓道的大垃圾桶里就可以。但即使這樣方便,也時常看到有人把垃圾扔出桶外面,更有甚者,吃完方便面的盒子,直接放在地上,有時候湯水還灑了一地,散發出難聞的味道。
也有做得非常好的。每次的垃圾都碼放得整整齊齊,特別是一些要扔掉的舊衣服,都是用干凈的塑料袋包好。當我看到這種垃圾的時候,不禁從心里為這個主人點贊。
也在某個電視情節中看到一個細節。女主人把玻璃杯打碎了,當朋友把破碎的玻璃打掃干凈,扔進垃圾袋里的時候,女主人又把玻璃碎片倒出來,用膠帶粘好,并體貼地說,這樣收垃圾的人就不會扎到手了。朋友看了很感動,后來開始追求這個女主人。他覺得,一個能為清潔工著想的人,內心必定是善良而有修養的,將來也會是一個好妻子。
所以,細節彰顯修養,對人的禮貌和尊重,都體現在細節中。
在我收到的學生郵件中,有的人連稱呼都沒有,直接附上一個附件了事。也有一些郵件有著禮貌的稱呼、簡要的介紹、得當的措辭、規矩的格式,并且把附件的內容粘貼到正文里。這樣的郵件我不僅讀起來舒服,處理起來也更高效。通常,我都會格外回復一次。郵件細節的背后透露出來的是用心和尊重。
尊重別人的同時,讓別人舒服,也是一種修養。
過年時回老家,遇到村里的人。我總喜歡問,你去年在哪里打工?后來,妹妹告訴我不要這樣問。我說該怎么問,她說,你得問別人,你在哪里發財?想想也是,打工雖然說的是一種事實,但總讓人感覺有點兒不對勁兒,甚至有點兒歧視的味道,發財這詞,聽著就讓人舒服多了!
還有一個朋友,他嚴格區分了“叫”和“請”這兩個字。比如,家人生病了,要叫醫生來家里看,他會說請醫生來,而不說叫醫生來。一字之差的細節,反映的也是人生的修養。
在人生的旅途中,我們要走的路很長。人生的修養,是我們的必修課,而修養,總是彰顯于細節中。所以,為了提高自己的修養,我們需要嚴格約束自己的行為,注意每一個生活細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