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常覺悲苦,情到深處,更是許多沒有來由。
譬如桃花飄落,有了黛玉葬花,不知他年葬身何處;
譬如一潭清水,有了三毛心湖臆想,把前世百年做一個輪回;
佛說,苦集滅道。這四字難解,然常人似又能懂得,自然想到。
佛又說,無常。這就更難琢磨。早些年就愛極了《紅樓夢》,其開宗明義“滿紙荒唐言,一把辛酸淚”,以為是曹雪芹的高明,借此調侃下自己的辛苦。后來再想書中人事,哪件不是荒唐,哪人不值落淚?一時又覺得似明了些佛祖的教誨。
俗話也講,世事無常。這話總用來勸慰人,其用意不過是求寬心淡然,莫傷悲。可見誰也都曉得這個“無常是苦”,只是平日里總是忘記罷了。
似黛玉這般悲天憫人的人,也有頑笑間就忘了方才葬花時落的傷心淚。更何況常人呢?
人有悲苦之心,失落之意本是常情。枉自以為這情緒是“悲觀厭世”的,往往有失偏頗。能為一花一木落淚的,我是無能如何不能信她是悲觀之人。有大體會,方有大理解,有大徹悟。
這叫我想起另一句常被提及的話:你來,我不往迎你;你走,無論風雨,我都且送你。
人生苦短,我們總是太輕別離。想著如今這大好時代,再見一面非難事。古人那點別離情緒是太過矯情。是故每每畢業季,滿校園的歡歌笑語,大家都憧憬著美好的未來。雖有觥籌交錯,淚眼婆娑,不過是形式上的罷了。多少人畢業后,再也沒見過面?原先約定的五年,十年,轉瞬到了,又真能再聚首?
工作,生活,結婚,生子,這些便是“無常”。你無法規劃你的未來,所以我們許愿。我們知道那意味著幾乎無法實現。我們總說,下次我們一定好好告別。如今我們卻早已告別了那個時代,甚至連告別的情緒都沒有了。
比這生離更叫人絕望的,是死別。這更是無常得很。我去年高考前回高中母校,偶然間聽一同學說起戴某,說她車禍去世了,相當震驚。戴同學我們還算熟悉,高一同班,后來文理分科了,她復讀了一年,考進我們學校,還是我去接的她。她后來的男朋友,也是我們同班的同學。大學畢業后,我們就幾乎沒有聯系。說不上關系有多好,甚至她男朋友我一度很不喜歡的。可是那時卻忽然很清楚的記起了一起讀書的點滴。我們高中教室里的許多過往,我們平日里的玩笑,竟然哭了。我后悔自己沒能在他們畢業時應他們之邀回學校共飲一杯。我未曾與他們告別。
前段時間,圈子里盛傳探路者要關門的消息。我也去了,還寫了點文字,恰恰也提到了“認真的告別”。我這些年來東奔西跑,飄飄蕩蕩,是愈發覺得“告別”的分量有多重。有太多的當時不以為意,到后來發現竟成永別,追悔莫及。
我仍要提到黛玉,想她葬花之事。我太愛那個故事了,也曾那樣做過。幸好她見了桃花飄落沒有只是徒生感嘆,幸好她有認真的拾掇,認真的葬花,幸好她有寫那樣動容的詩句來紀念此事。否則哪有我們這樣的后人去試著理解這樣一件“別離小事”呢?
小處尚且如此認真,大事自然更甚。
我們仍有許多可忙碌的理由,我們仍常說“惜取眼前人”,我們亦常忘了這些瑣碎的人事。幸好我們偶爾能想起。不論是何種契機。我挺喜歡看網易云音樂每首歌下的評論,很喜歡那些因一首歌觸動你我,想起些往事。或喜或悲。
關于彼此接觸過的人事,不常能想起,卻也不常會忘記。我想很多人都是如此的。社會太無情,所以人也變得強硬冰冷,柔弱的心被層層疊疊的裹著,別人看不透,自己也未必明了。人最重要的,還是得先自己活的明白。
苦是常態,可佛家也講輪回。有苦,必有甘甜。
別離重要,能勿忘初心更好。常念過往好事,是可以有大歡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