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荷蘭花卉小鎮(zhèn)在前海路的終點,過去的半年內,我每次去琴行都要步行穿過它,有時周末會找一家咖啡館,一坐就是大半天。
昨晚信步走在小鎮(zhèn)里,突然有人從背后抓住我的手臂使勁搖。感覺是熟人的惡作劇,可我還是嚇到了:因為我想不出會在這里遇見誰。
在我家的小縣城,從家門口走到街頭買個燒餅都要跟很多鄰居、同學或者爸媽的同事叔叔阿姨打招呼。地方小,人與人之間交集也多,小城之內,既無秘密也無新鮮事。就是去公共浴室洗個澡,也會突然冒出個阿姨說:“你媽是誰誰吧,我們都在縣醫(yī)院,認識,來來,我?guī)湍愦瓯场!?br>
然而深圳、北京,這些大城市不同。我們在這樣的地方生活若干年,出門依然全部都是陌生人。
“在深圳,除了同事,平時會聯系會見面的朋友有多少?”
“兩三個吧。”
“會覺得少嗎?”
“不會啊。時間總是排得很滿。”
和卡卡約的飯局,都好幾個月了,不是他學車,就是我學琴,或者都在加班,總也見不了面。
和小組同學約了去體驗VR,都拖了兩三個月了吧,有時Sanny提起來,大家也都因為各自的事情,沒有響應。
上次自駕楊梅坑,玩得很嗨,強哥說找個時間凌晨3點出發(fā),去海邊看日出吧。說這話時,大家還在同一個辦公室,覺得這么好的主意,總會找到可以出發(fā)的那天。可是現在,已經有兩個人離職。
“以后,還會再見面嗎?”
“理論上可以,但其實,很難。”
工作之外,我們都有自己的生活。打球的打球,追劇的追劇,錄音的錄音,學琴的學琴……沒有了工作這層關系,我們忙于自己的小愛好小生活,漸漸就會失去聯絡的動力。
也許時常會想起,但那樣的念頭總是一閃而過,還來不及給對方發(fā)個消息。
【二】
我們一行四人,坐在吐司王子門前聽民謠,聊八卦。
某姑娘眼角眉梢流露出的蜜汁確幸告訴我們:她戀愛了。聽她說過幾次關于那個會拉小提琴的皮膚很好的男生,微信聊了很久,上周見了面,覺得和想象中差不多,就確定了關系。
這在過去叫“網戀”,但其實放在現在來看,很普遍。因為某個契機剛好認識,一開始并沒有明確的目的。聊天過程中逐漸了解,互相欣賞,雙方都可以感受到對方心里滋生的好感。
不再是偶爾有事才聊天,心情好或者不好,天氣晴朗或者陰暗,早上醒來晚上睡前,都想和你聊聊天。
不再是單純地說事情,言語之間多了些藏不住的喜歡。但穩(wěn)重一點的人,都會等到真正見面才做決定。
可是,如果我們并沒有幸運到可以見面,而又忽然失去了聯系,那曾經有過的心動,是不是也會隨著一起消散?
“我覺得喜歡上一個人好難。”
“你覺得怎么才能喜歡一個人?”
“不知道。”
其實,也許喜歡,是因為經歷了很久很久的陪伴。我習慣了你出現在我的生活里,而剛好,我們一直保持著這種聯系。
【三】
前天晚上聚餐,或者,叫送別吧。我一直都很平靜,直到走出飯店。
Sanny往右拐,我們其他人往左拐。Rolo跟Sanny說:擁抱一下吧。
第二個路口,其他人直走,我和Rolo右拐。揮揮手,轉身,想到以往的這個時候,我該是和強哥他們一起直走的。突然就很難受。
第三個路口,Rolo左拐,我右拐。
我們都只陪伴了那么一小段路。
?【四】
“如果有一天,我們忽然失去聯系……”
“不,不會是忽然,是不知不覺,漸漸忘了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