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昨天點評參加新網師《英語研課》課程學習的老師們的打卡,看到一位老師的打卡內容中談到對新課標的學習體會時,有這樣一段文字:“新課標提倡‘任務型’的教學理念,將語言綜合運應用能力的培養貫徹到教學過程中。《英語課程標準》建議教師在課堂教學中采用實踐性強、任務明確的‘任務型’學習方式,以實現各項能力目標,使學生具有明確的任務目標,積極主動地學習……”
? ? ? 讀到這一段,我心中馬上便升騰起兩個困惑和疑問:一是該老師完成的這段打卡文字是自己寫的嗎?一線教師去談具體的教學方式方法,應該是自己的強項,怎么這一段文字寫得干巴巴的,像讀文件呢?不會是從別的地方復制粘貼過來的吧?二是該老師有沒有研讀過2022年版的《英語課程標準》呢?這一版的《英語課程標準》在談到教學方式時倡導的是“以學生為主體,以素養發展為目標,知行合一,學以致用的英語學習活動觀”,而不是“任務型”的教學理念。倡導“任務型”的教學理念的是2011版課程標準。新版課程標準強調的英語學習活動觀與“任務型”教學理念有極大的不同。活動觀“遵循在體驗中學習、在實踐中運用、在遷移中創新的理念,通過學習理解、應用實踐、遷移創新等相互關聯、層層遞進的語言學習和運用活動,促進學生核心素養的有效形成與提升”。
? ? ? 讀完該老師的打卡,我覺得這位老師不像是讀過新版的《英語課程標準》。
? ? ? 我又想到一件事:上學期開學,在全體老師會議上,作為一項任務,學校布置那一學期以教研組為單位、以教研活動為依托,讓每位教師用一學期的時間去研讀新版《課程標準》。為配合這一活動,學校不僅為每個老師配發了一本《課程標準》,還為每個教研組和各備課組的組長配發了一本《新版課程標準(2022年版)解析與教學指導》,以便于組內共讀和研修。
? ? ? 但在實施過程中,我們的初衷大打了折扣。教研活動中需要發言時,好多老師都是念的事先打印好的從網上下載的東西。有好多老師說《課程標準》像官方的文件,毫無趣味可言,讀不進去。甚至有的老師還不到學期結束,就把學校配發的《課程標準》當垃圾賣給收破爛的了。一學期下來他們的教學和以前沒什么兩樣,問起來課程標準里邊的內容,如果不翻手機,他們幾乎難以說出來什么實質性的東西。
? ? ? 我自詡為是一個愛讀書、有學習習慣的人,由于參加新網師《英語研課》的學習,跟著課程組的安排對課標進行過共讀和研讀。但這學期開始做義務的打卡點評員,讀到別的老師對課標研讀的打卡文字,才發現自己其實對課標還認識的很膚淺、很隔膜。今天下午又翻出《課程標準》和王薔主編的《新版課程標準(2022年版)解析與教學指導 初中英語 》,對照著讀了一個小時。讀過后明白了這次課標修訂的背景、依據及工作過程,也了解到了這次修訂后的課程標準在六個方面的突破和六個方面的變化。讀完這一部分,覺得對課標多了一份認識和了解,但不熟悉不精通的地方覺得還有很多,看來我對課程標準的研讀還任重而道遠。
? ? ? 我一直認為《課程標準》雖不厚,但內容卻極其豐富,是一線教師教育教學的依據和方向。親愛的老師們,您覺得呢?您仔細閱讀或正在研讀課標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