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個春季電影市場的檔期里,我選擇了由拉斯·霍爾斯道姆導演的美國電影《一條狗的使命》。關于一條狗的四世四生,只為找到最初的主人。溫情、暖心。我是臉上帶著笑,眼中卻含著淚,只到電影散場。
沒有豐乳肥臀,沒有激吻床戲。畫面唯美清新,整部影片以一條汪星人的視角,在經歷多次重生,從貝利到艾莉,從迪諾、華夫到巴迪,不同的名字背后,跟隨的是不同的“人生”。在一次次生命的輪回中尋找不同的使命,也因此有機會深入到人類社會的種種情感境況,也讓我看到更多情到濃時的人生百態。
一條剛出生的流浪狗悄悄睜開了眼睛,它不知道自己是誰,在奄奄一息之時,它遇到了最初的主人——小男孩伊森,有了自己的名字貝利。他們是快樂的,形影不離,一起玩橄欖球,只到伊森長成英俊少年,貝利還幫他追到了心儀的姑娘。這條狗同樣不可避免遇到生老病死,它的死亡重生,使它經歷了從中層向下層生活的種種。有生為流浪狗的凄苦,有喜為寵物狗的安逸,有成為警犬的無畏,也有淪為喪家犬的無奈。
一條狗的每次身份的變換,都是一段新的故事。狗的每位新主人身上,亦有與之平行的生活與情感現狀。受傷的少年與愛人主動分手的沖動行為;獨居的警察失去家人后的孤寂心境;自怨自艾的單身宅女遇到渴望已久的愛情;受到家庭暴力的家庭婦女無力的抗爭。這些人生中種種,都是生活的本來面目。狗始終都是竭盡所能,將幸福帶給自己的主人,把全力幫助主人當做自己此生的使命。
我們也體驗到了生命背后人類的種種行為——親密的,冷漠的,疏離的,熱情的,卑微的,浪漫的,永恒的……情感真相。人與狗的相濡以沫,彼此成為為忠實的陪伴,人狗情未了,帶給我們最強烈的震撼。
四生四世,十里麥田。貝利終于回到了最初的主人伊森身邊。而伊森也已成為老人。他們認出彼此,都找到了自己的幸福與快樂。
影片中有大段農場畫面,波浪翻滾的金色麥田,一望無垠,碧空如洗,綠草如茵。雞飛狗跳的場景讓正在為故事傷感的我忍俊不禁,破涕為笑。盡然還有一頭活潑可愛的小毛驢!和這條狗成為好朋友。
從小就在農場生活的伊森,和貝利在草地上奔跑嬉戲,打橄欖球,開著汽車在路上馳騁。沒有高樓林立,也沒有車水馬龍,擁擠堵塞。在天地之間,人與動物,大自然和諧相處,恬淡溫馨。這也是我一直所向往的生活,在影片中得到了實現。
美國電影的拍攝手法一向很成熟。當警犬艾莉為救主人犧牲時,主人的聲音是哽咽的,鏡頭拉近,眼睛里已經滿是淚水,比語言更能刺痛人心。老年時期的伊森,是獨自一人生活,昏暗的燈光下,飯桌前孑然一身的背影,體現出無比的孤獨感。這些拍攝手法都給影片增添了魅力,有了可咀嚼感,值得回味。
當人與狗都到垂暮之年,對生命,對情感,都有了更深的感悟。回想起來,什么才是一條狗的使命,電影結尾給出了答案:首先要開心力所能及的事情,要竭盡全力去幫助別人,擁抱你愛的人。對過去的事不要一幅苦瓜臉,對未來也不要愁眉苦臉。一句話,Be here now 活在當下,在你身邊。
這不就是我們經常掛在嘴邊的,不念過去,不畏將來,活在當下嘛!與你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