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結一些比較好用的快捷鍵
分幾個部分來介紹:
- 通用部分
- CSS部分
- HTML部分
- JS部分
通用
- 中途換行: 'Ctrl+Enter'
- 合并下行:'Ctrl+Alt+j' 'Ctrl+Enter'
- 跳轉到下一個可編輯區: 'Alt+↓'
- 向上插入空行:'Ctrl+Shift+Enter' Tab (一般Ctrl+某字母的快捷鍵,變成Ctrl+Shift+相同字母,大多代表相反意義)
- 保存并運行:'Ctrl+s' 'Ctrl+r'
- 如果你屏幕夠寬,也可以點擊右上角視圖切換,換到邊改邊看視圖Ctrl+P,左邊保存右邊自動刷新
HTML
- 插入換行符: 'Shift+Enter' Enter
- 使用shift轉碼輸入空格:'Shift+Space' (如果與輸入法快捷鍵沖突,也可輸入& n 2)
JS
- 創建js區塊: s Enter
- 創建函數: f u n 3 (或者 f u n n Enter)
- 創建匿名函數:funa
- 創建閉包:funcl
- 寫if代碼塊:i f f Enter (或者使用i f 2)
CSS
- 轉到class的定義處:'Ctrl+Alt+D' (按Alt點擊鼠標也可以)
- 提示字體列表:f f Enter Enter Enter
代碼塊激活字符原則
- 連續單詞的首字母。
比如js中:dg激活document.getElementById("");
vari激活var i=0;
而css中,dn激活display: none; - 整段HTML一般使用tag的名稱。
比如script、style,通常,敲最多4個字母即可匹配到需要的代碼塊,不需要完整錄入。
如sc回車、st回車,即可完成script、style標簽的輸入。 - 同一個tag,有多個代碼塊輸出,則在最后加后綴。
比如meta輸出<meta name="" content=""/>,
但metau則輸出<meta charset="UTF-8"/>,metag同理。 - 如果原始語法超過4個字符,針對常用語法,則第一個單詞的激活符使用縮寫。
比如input button,縮寫為inbutton,同理intext是輸入框。 - js的關鍵字代碼塊,是在關鍵字最后加一個重復字母。
比如if直接敲會提示if關鍵字,但iff回車,則出現if代碼塊。
類似的有forr、withh等。
由于funtion字母較長,為加快輸入速度,取fun縮寫,
比如funn,輸出function代碼塊,而funa和func,分別輸出匿名函數和閉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