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兌現(xiàn)昨天的承諾(具體可以看昨天的文章),放棄了與狐朋狗友“鬼混”的機會,此刻,開始坐在書房里安靜的寫一篇看上去篇幅會有點長的文章。廢話少說,我們直接進入正題吧。
價值觀就像磁鐵一樣——看不見,摸不著,但是卻能決定方向。
要更好的了解自己,認識自己,必須從價值觀開始。因為你的行為是由思維決定的,思維是由觀念決定的。你用什么樣的方式來看待事物、用什么樣的標準來判斷好與壞,都是由你的觀念/價值觀決定的。
每個人有每個人的價值觀,每家企業(yè)有每家企業(yè)的價值觀。我羅列了一下自己的部分價值觀:
1、時間就是生命,浪費他人的時間就是在謀殺。
2、思考與創(chuàng)造是人與動物的本質區(qū)別,也是人與人之間的根本區(qū)別。
3、人生的目的是為了將個人的價值最大化。
4、生命在于折騰,沒有折騰的人生是乏味的。
5、思考是為行動服務的,它只是一種資源。只有行動,才會有結果。
6、好奇心是人類和社會進步的基礎。
7、物質財富可以讓人獲得優(yōu)越感,而精神財富可以讓人獲得幸福感。
8、愛情應該是簡單的、平淡的,這樣的愛情才是轟轟烈烈的愛情。
9、你可能無法改變世界,但世界會因為你而發(fā)生一些變化。
10、你不需要討好任何人,你也不需要討好這個世界,你只需要找到能夠相互欣賞的人和自己的世界。
11、有底線的人才是有原則的人,有原則的人才是真正對自己負責的人,對自己負責的人永遠是人群中的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12、千萬不要試圖讓自己變成一個完美的人,因為完美是一種主觀概念,而不是客觀存在的;試圖追求完美的人,總是沒有好下場。
13、孔子,世界上只有一個;你,世界上也只有一個。
以上的個人價值觀是我將自己放在局外人的角度,通過觀察自己平時生活和工作的一些行為和感受記錄下來的。
曾今有很長一段時間,我一直困惑于如何找到自己的價值觀?我的優(yōu)勢是什么?我的特長是什么?我的職業(yè)方向應該如何確定?為此,我看過不少關于“如何更好的了解自己”的一些書籍,比如:《請做好你的職業(yè)規(guī)劃》《10天謀定好前程》等;也做過一些相關的測試,比如霍蘭德職業(yè)興趣測試、MBTI職業(yè)性格測試、DISC性格測試、三葉草測試、心智之墻定位器,甚至還花幾百元買了一套湯姆.拉思的《蓋洛普優(yōu)勢識別器》等。
盡管以上的學習讓我對自己有了一些更深的認識,但卻無法找到具體實施的方式,也就是沒有中肯的落地方法。后來偶爾在一本關于寫作的書里面(具體名字不記得了)看到了一個觀點:大意就是讓自己置身于本體之外,去觀察自己在生活中的每一個想法、每一個行為、每一個動作、每一次感受,這樣可以讓你更好的認識自己。
嚴格來說,這也只是一個方向,而不是具體的方法。比如,究竟如何讓自己置身于本體之外,去觀察自己呢?有什么辦法沒有?當然,書中也沒有提到。我按照自己的理解去進行了一些探索。
1、自身場景化。
這種方式需要一段時間的練習。我的方法是——將自己置于對方的場景下,我會怎么想或者怎么做?比如:有一位同事在表達完自己的觀點后,有部分同事不認同。他的表示是拼命的解釋,聲音越來越大,試圖說服不認同他的人。如果現(xiàn)在將我自己放在他的場景下,我會怎么做?然后立即將我自己不同的想法和觀點記錄下來。(一般情況下,我會通過對方的行為挖掘對方的個人價值觀,同時,通過自身場景化挖掘自身的價值觀)
通過分析,我發(fā)現(xiàn)決定那位同事行為后來的個人價值觀是:人的思想是可以被控制的。
而我的觀點是:人的思想是不可以被控制的,但是人的行為是可以被引導的。所以,我的行為就會表現(xiàn)為:不會嘗試極力的說服他們,而是用實際的行動去影響。
我相信大部分人都會或多或少的使用過這種方法。比如你看到或者聽到某件事情時,說:“如果是我的話,我會....”說完以后就沒有了。這種方式更多的是發(fā)現(xiàn)問題,而不是分析問題,所以價值感會比較低。可能當對方聽到你這句話后,立即反駁:“你是站著說話不腰痛。”
自身場景化是一種發(fā)現(xiàn)問題-分析問題的方法,扮演的角色更多是一位低調的觀察者,而不是高調的參與者。
2、自我意識化
這種方式和上面提到的方法有異曲同工之妙,區(qū)別在于觀察的對象不一樣。自我場景化是以對方為主,然后再轉移到自己;自我意識化是以自身為主,不進行轉移。
比如:和朋友約好3點在某地方見面,他遲到了20分鐘。在這20分鐘內,我的心情非常焦慮,甚至告訴自己:等他來了,我一定要發(fā)泄一下。
這個時候,自我意識就應該出現(xiàn)了——為什么每次別人遲到的時候,我都會非常焦慮呢?為什么我自己從來不喜歡遲到呢?因為我覺得盲目的等待真的很痛苦。
又問:為什么我覺得盲目的等待很痛苦呢?因為我覺得時間很寶貴。
為什么你覺得時間很寶貴呢?別人的時間就不寶貴嗎?那別人怎么沒有你這樣的表現(xiàn)呢?
因為我覺得“時間就是生命,浪費他人的時間就是在謀殺。”好了,我的一條價值觀就被挖掘出來了。
在這里我要特別強調一下,價值觀本身沒有好與不好之分,只有合適不合適之別。個人價值觀是由個人的成長環(huán)境、教育環(huán)境、家庭環(huán)境等因素逐漸形成的。價值觀有一定的穩(wěn)定性,不會輕易的發(fā)生改變。但是隨著個人的成長和環(huán)境的變化,也是發(fā)生改變。比如我們以前聽過的一個故事:
有人問一個正在放羊的小孩,你長大了想做什么?娶媳婦。
娶媳婦以后干什么?生娃。
生娃以后干什么?放羊。
這只是一個寓言故事,但如果第二天小孩的親戚把他帶來了深圳,那幾年后,小孩的價值觀肯定會發(fā)生變化。之所以插入這么一個例子,是為了說明價值觀的形成和穩(wěn)定性以及動態(tài)的變化。好像扯的有點遠了,我們回到正題。
3、冥想
在工作的八小時內,忙碌的工作幾乎占據(jù)了我們所有的時間。很難有時間或條件讓自己靜下來。記得前幾天看了一本書叫《斜杠青年》,作者在書的后半部分提到了冥想的好處。其中有一點大意就是,冥想可以讓你自己靜下來,跟自己的內心進行對話。
我琢磨著,與自己的內心對話就是一種交流,交流可以讓雙方更好的熟悉和了解。平時在生活中,交流的越多,相互之間的關系可能就會越密切,因為交流可以帶來理解和信任。
當天晚上(7天前),我就按照這種方法去實施了——每天早上、晚上冥想10分鐘。具體的方法非常簡單,打開手機設置一下記時(也有專門的冥想軟件,我個人覺得太麻煩就沒去下載),然后按照打坐的姿勢坐好,在這10分鐘內,盡量將自己的思緒放到自己身上。比如:體驗呼吸的節(jié)奏和頻率等。具體的細節(jié)我就不解釋了,畢竟俺也不是這方面的專業(yè)。(有興趣的話,可以去百度一下)
這種方法更多的是為第二種方式——自我意識化,服務的。通過冥想能夠讓你養(yǎng)成觀察自己的習慣。順便插一嘴,冥想也可以治療失眠,我長期都有失眠的情況,經(jīng)過這段時間的冥想,失眠情況有明顯好轉。當然,我也無法確定是不是冥想帶來的。如果你也有這種情況,不妨試試,反正有益無害。
好了,昨天的承諾已經(jīng)兌現(xiàn)了。暫告一段落。。
我是“真有靈性”,我不想成為任何的誰,只想成為更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