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部劇的火是有目共睹的,它有多好煮夫子就不添足多講了。今天只帶大家一起來看看圍觀者的反應(yīng),也就是熱點出來之后各路新媒體小編們的打開方式,看看眾小編們是如何絞盡腦汁來寫蹭這個熱點的。
煮夫子找出了所有有關(guān)《人民的名義》的文章,縱覽之后簡直腦洞大開,原來一個熱點可以有這么多的打開方式,更驚嘆于有些小編觀劇之細,體察之微,真的是沒有寫不了的,只有想不到的。
一、深挖背景。
這是影視劇熱點的慣常切入方式,對于撰文方有兩點要求:
1、能夠和官方建立聯(lián)系,獲取一些獨家消息;
2、該影視劇的資深“粉絲”,能細數(shù)該劇各方的前世今生。
都是為了信息量。
第一篇刷屏的報道應(yīng)該是「三聲」寫的,總共被幾十家媒體轉(zhuǎn)載,這篇文章對于整部劇的誕生過程,以及其中遇到的困難做了深度報道,最大的亮點在于對沖突的提煉,「三聲」提煉的這些沖突點雖然只是寥寥數(shù)語帶過,但其實每一個點都可以自成一篇文章。
我們來看看「三聲」都提煉了哪些點:
最接地氣的主旋律
十三年來第一部被解封的反腐劇
直面當代中國官場大面積坍塌的腐敗現(xiàn)象
直接捅到副國級
上百家黨媒和主流媒體的評論認可
很多國字頭的會議變成了《人民的名義》研討會
誰是真正的貪官
全明星陣容
周梅森親自操刀
50家投資方逃跑
李路制作過的劇從沒有虧過錢
《人民的名義》主創(chuàng)三劍客
五家民營公司“新手冒險入局”
…………
事實上后來有部分文章確實就是根據(jù)這些點來寫的,當然并不是說他們就是照著「三聲」的框架來寫的,只能說大家都想到一塊去了。對于一個專業(yè)的內(nèi)容運營人員來說,提煉出這些思維點并寫成一篇文章是基本素養(yǎng),這只是搭建“事件框架”的基本功而已。
優(yōu)秀的內(nèi)容懂得深挖,新手則只是蹭一下就走。
「三聲」的這篇文章出現(xiàn)了好幾個版本的標題,每一個值得好好琢磨琢磨。
「三聲」的原文標題:“《人民的名義》誕生記:50家投資方“逃跑”,最熱反腐劇背后的商業(yè)冒險與選擇”
提記:《人民的名義》是一部反腐力作,但它也是一個官方參與、民間投資、新玩家與市場博弈的故事。
「三聲」的這個標題可以說是最基礎(chǔ)的標題,但是也在第一時間最合適的標題,事實也證明50家資本方“逃跑”在《人民的名義》這部劇里是大家最關(guān)心的話題。對于這個話題唯一的操刀方式就是夠深夠全,建立一道信息壁壘,讓后來者寫無可寫。
「三聲」在這篇文章的提記里也基本上把讀者關(guān)心的點都寫進去了,它很規(guī)矩,但是卻又有足夠的沖擊力,因為那個時候大家最關(guān)心的就是這些東西。
鈦媒體精選欄目的標題:“投資《人民的名義》,一場豪賭”
這是一個非常媒體化的標題,簡單明了,但是有個缺點在于,對于完全不了解《人民的名義》這部劇的讀者來說,不太會有點擊的欲望。這類標題有一個“印象前題”,它預(yù)設(shè)了讀者對于前置的信息《人民的名義》這部劇是了解的。
如果讀者對前置信息一無所知,那么就根本不可能有點擊的興趣,比如:
“水煮運營,一次重來?!?/p>
都說短標題敗給了長標題,這話倒也不能這么說,在特定場景下,短標題依然有彪悍的傳播力,比如:
“有錢人終成眷屬”——咪蒙
“有錢闊太的艱難生活”——咪蒙
“如何成為下一個咪蒙”——咪蒙
“papi,跑吧!”——papi醬
“直男都是大!笨!蛋!”——papi醬
“姨媽來了?多喝水?!薄皾L!”——papi醬
“月薪5萬的人都經(jīng)歷過什么?”——新世相
“我只是你的備胎而已”——小北
…………
這些標題僅供各位讀者大人參考,煮夫子就不展開講了,有關(guān)于標題的話題改天再單獨起稿來好好聊聊,回到《人民的名義》這部劇,我們繼續(xù)往下說。
「三聲」的那篇文章傳播了一段時間之后,被「娛樂八卦姐妹淘」轉(zhuǎn)載了,但是標題被改成了這個:“最熱反腐劇《人民的名義》,導(dǎo)演:目前最大心愿是可以順利播完”
同樣一篇文章,在不同的時間段,換了一個標題,立刻就變成了另一個話題了。
原文主要是做背景介紹,描述拍攝該劇是多么不易,但是隨著這部劇的熱播,尺度之大(相對國內(nèi)市場)令人咋舌,這個時候大家最擔心的是《人民的名義》是否會被禁。
「娛樂八卦姐妹淘」雞賊的換了個標題,目的達成。
在「三聲」的原文里,提到了一個很關(guān)鍵的點,但是由于原文受篇幅限制沒有展開說,那就是五家民營公司“新手冒險入局”,這是與“50家投資方出逃”遙相呼應(yīng)的兩個互為補充的觀點,前者講該劇“組局之難”,后者講新手公司“入局之難”。
該話題著重需要描述影視公司的行業(yè)現(xiàn)狀,尤其是新晉公司的生存困局。
于是就有有了「經(jīng)濟觀察報」、「犀牛娛樂」和「每經(jīng)影視」的三篇文章:
“《人民的名義》火爆:一場酣暢的商業(yè)‘冒險’”
“《人民的名義》開機前,嚇跑50家投資方,為什么我堅持投?”
“調(diào)查|大資本按慣性拒絕國民熱劇《人民的名義》,補倉的竟是6家小公司”
「每經(jīng)影視」的標題太繞了,不如被轉(zhuǎn)載后的標題:“《人民的名義》開播前嚇跑幾十家投資方,最后被6家小公司‘撿漏’”
“撿漏”這個詞用的好,簡單的兩個字里面滿滿的都是情緒,既有對“逃跑”的投資方的戲虐,又表現(xiàn)了6家小公司的幸運。
情緒永遠是傳播的第一前提。
這里煮夫子發(fā)現(xiàn)有個出入,「每經(jīng)影視」的文章里寫到《人民的名義》有6家投資方,但是「三聲」的文章里卻只提到五家,另外一家被用“等”給代替了,不知道為什么。
二、熱點與熱點的碰撞
《人民的名義》是熱點,于是大家都來蹭。
但是不能只看到這個熱點。
「娛樂獨角獸」在這個熱點形成之后,寫了一篇文章:“《人民的名義》繞過‘小鮮肉’經(jīng)濟,制作成本僅1.2億”
它其實借了兩個熱點,一個是《人民的名義》這部新劇,另一個則是常規(guī)熱點。
也就是小鮮肉,小鮮肉很貴。
隨著TFBOYS、李易峰、吳亦凡等小鮮肉和仙俠劇的洗禮,小鮮肉已經(jīng)成為了國內(nèi)影視劇一道亮麗的風(fēng)景線,煮夫子曰:“得小鮮肉者得天下”。于是各大影視劇組都瘋搶小鮮肉,50多家“逃跑”的劇組之所以不投《人名的名義》,很大程度也是因為,
這部劇沒有小鮮肉。
有一種熱點叫常規(guī)性熱點,這種熱點往往已經(jīng)成為一種現(xiàn)象,比如:
“逃離北上廣”
“社會階層板結(jié)”
“工作買不起房”
“孩子上不起學(xué)”
“死不起”
…………
小鮮肉也是一個常規(guī)性的熱點,時不時就會刷屏,討伐小鮮肉已經(jīng)成為了部分人群的“政治正確”,有關(guān)于小鮮肉的話題基本上分為兩派:“倒派”和“挺派”,《人民的名義》這部劇簡直就是對“得小鮮肉者得天下”這句話打臉的鐵證。
煮夫子是要被釘上恥辱柱的。
「娛樂獨角獸」這篇文章來得非常及時,但是標題不夠好,煮夫子覺得應(yīng)該換成:“《人民的名義》靠老戲骨引爆全網(wǎng),成功打臉‘小鮮肉’經(jīng)濟”
「娛樂獨角獸」的提記寫得好:
小鮮肉的肆虐是因為熒幕上已經(jīng)太久沒有一部由老戲骨匯聚的好戲了,大家拼命的樹立小鮮肉好的標桿,這個路子就已經(jīng)走錯了!
對于熱點事件的解讀歷來都有一個規(guī)則,那就是一定要反轉(zhuǎn),煮夫子曾經(jīng)曰過:“沒有反轉(zhuǎn)的熱點不是好熱點”,于是有人響應(yīng)煮夫子的號招,跳出來說:“誰說《人民的名義》中沒有小鮮肉?”
這是「北京時間」出的一組圖文。
編輯用一些歷史劇照告訴我們,陸毅、吳剛、柯藍、胡靜、許亞軍、鐘小艾以及丁海峰等曾經(jīng)也都是小鮮肉。這篇圖文當然就是蹭個熱點湊個熱鬧,但是不得不說這個角度切入的還是蠻可以的,而且要把這些圖都找齊也是不容易,只是可惜寫的不夠深入。
同樣借勢小鮮肉話題的還有沈陽晚報的一篇報道:“《人民的名義》數(shù)十戲骨總片酬4800萬 不及當紅偶像個人片酬”
點題小鮮肉很貴。
做這種熱點其實是拉仇恨的,在微博上很容易會挑起“討論”,但是也是有風(fēng)險的,那就是很有可能會被“情緒觀眾”的口水淹死,對于這一點煮夫子深有體會。
世界很美好,尋死需謹慎。
與《人民的名義》可以結(jié)合的熱點還有很多,不一定非得是小鮮肉,比如「梨視頻」上文娛小隊長發(fā)布的視頻:“狼人殺才是人民的名義正確打開方式”。
小隊長將《人民的名義》的劇情通過重新剪輯的手法,變成了一出真人版反腐狼人殺。
借勢手法也從文字、圖文上升到了視頻,內(nèi)容從熱點本身轉(zhuǎn)向了娛樂,正應(yīng)了煮夫子曾經(jīng)曰過的那句話:“一切熱點都將走向娛樂?!?/p>
三、真相只有一個
名偵探煮夫子曾經(jīng)曰過:“人類最大的愛好就是求(ba)知(gua),但真相從來都只有一個?!?/b>
說人話就是滿足大家的好奇心。
《人民的名義》有一件事比較奇怪,讓人大感意外,它竟然是在芒果臺播出。芒果臺歷來都是小鮮肉們的陣地,一部全老戲骨陣容的反腐劇竟然會去小鮮肉的老家播出,反而拋棄了它的主力陣地央視。
這中間發(fā)生了什么?
在熱點信息當中,有一種剛需話題,那就是對一切不合理信息的解秘。
煮夫子一直以為是央視播,結(jié)果卻變成了芒果臺播。
這就叫不合理。
于是「娛樂資本論」寫了一篇文章:“揭秘!芒果臺如何從央視手中搶下《人民的名義》?!?/b>
煮夫子不得不插播一句,芒果臺在內(nèi)容運作上總是讓人出乎意外,總是敢于大膽嘗試好的東西,比如2014年《星劇社》將兩岸三地十部優(yōu)秀話劇齊聚芒果臺,引起了業(yè)內(nèi)廣泛的討論與傳播。
出人意料的事情還有很多,扒完了拍攝背后的故事自然不能不扒編劇。
伯通寫了一篇:“《人民的名義》作者前傳:人民的股神”
八卦一部影視劇,有兩個角度可以切入:一個是拍攝背后的故事,一個是主創(chuàng)團隊背后的故事。
所以伯通開扒編劇周梅林,原來他不僅是個編劇,還是一名“股神”。追熱點最怕的就是寫的東西和熱點沒半毛錢關(guān)系,最后還是要回到熱點本身,熱點文章一定要與熱點本身緊密關(guān)聯(lián),要讓人覺得這個文章書寫的合理。
強撩熱點反而丟人。
伯通不是因為周梅森炒股而寫了這篇文章,而是因為周梅森2017年2月份接受《南方周末》采訪時透露了一個秘密,《人民的名義》是脫胎于周梅森親歷的一樁舊事,也是一樁因為股權(quán)糾紛而起的官司,所以這篇文章才定名為“《人民的名義》前傳”。
扒完了周梅森,再扒其它人。
新浪娛樂發(fā)表了一遍作者為葉子的文章:“《人民的名義》中竟然還有他們?真臥虎藏龍!”深扒劇中各路龍?zhí)祝l(fā)現(xiàn)個個都是大有來頭。
“《人民的名義》:誰是泄密者”則一本正經(jīng)的在推理誰是壞人。
以《紅樓夢》甄士隱為開篇,遼沈晚報作者王海撰文“李達康侯亮平陳巖石 《人民的名義》中暗藏‘人名玄機’”對主演們的名字做了一番注解。
四、娛樂至死
所有的熱點最終都將走向娛樂,這是一個娛樂至死的時代,《人民的名義》這部劇自然也不會例外。
鈦媒體精選欄目綜合整理編輯法眼觀察、人民日報、普法網(wǎng),法律掌上通等媒體的內(nèi)容,用一個很娛樂的標題寫了一件很嚴肅的事情。
這個標題是:“達康書記的GDP,由我來守護”
這個事情是:分析山水集團和大風(fēng)服飾廠的股權(quán)糾紛案。
用二次元的風(fēng)格講三次元世界的事,這事值得所有財經(jīng)、保險以及理財?shù)让襟w學(xué)習(xí)。
以腐見長的「金融八卦女」以一篇“從《人民的名義》看選老公的正確打開方式”表露了自己花癡的本性。
《人民的名義》走紅之后,對于陸毅的不滿了也越來越多,一般這種非常正派的主角總是會被攻擊的,于是“誰更適合演侯亮平”的文章也不少。
“誰更合適演……”
這是所有影視劇熱點文章里必然會出現(xiàn)的一種文章。
其實從一開始「三聲」、「經(jīng)濟觀察報」、「犀牛娛樂」、「娛樂獨角獸」、「每經(jīng)影視」以及「北京時間」和「文娛小隊長」都是在八卦,有信息價值的八卦我們稱之為求知,純知娛樂的八卦我們稱之為惡搞。
比如「北京時間」和「文娛小隊長」。
隨著一個熱點把扒的越來越深,信息價值會被榨干,娛樂惡搞避不可免。
據(jù)說B站里面已經(jīng)有鬼蓄了。
五、盤點型總結(jié)
還有一種文章,可以被稱之為總結(jié)型文章。
比如「水煮運營」的這篇“編劇是股神,投資方在豪賭,《人民的名義》有多少種打開方式?|熱點跟蹤”,就是試圖用新媒體運營的角式來總結(jié)有關(guān)于《人民的名義》的熱點文章,即普及了運營干貨,又帶大家過了一遍《人民的名義》各路腦洞。
再比如新榜的張潔和麻花寫的“《人民的名義》一周55篇10w+,感謝達康書記守護小編的KPI!”,通過數(shù)據(jù)對話題做了一個盤點型總結(jié)。
無論什么領(lǐng)域,什么話題,盤點型的文章一定會出現(xiàn)。
單純的盤點沒什么意思,所以需帶帶進觀點,帶進價值,帶入知識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