婉拒:讓拒絕聽起來悅耳一些
越是引起對方不悅、不快的話,我們就要越婉轉的說,拒絕他人也是如此。開門見山就把對方擋回去,既不禮貌,也很傷人;而委婉一些去說“不”既能讓對方知道我們的意思,又不會損了交情。
在美國經典影片《教父》中,有這樣一個片段,馬龍飾演的老教父這樣告誡他的接班人:“當你說‘不’字說時,你得把‘不“字說得聽上去就像‘是’字一樣悅耳。另一個辦法就是你得沒法讓他們說‘不’字。你得耐心,還的不怕麻煩。”姜還是老的辣,老教父的這一番話深諳人情事理。確實,在對人說“不”字的時候,在拒絕別人的時候,我們應該將老教父的這段話放在心頭。
對任何人來說,被人拒絕都不是意見愉快的事情。尤其是當人們放低身段、滿心期望地向別人求助或要求時,對方的拒絕就好比當頭一盆冷水,不僅傷面子,還傷了心。因此,當我們拒絕一個人時,一定不要直截了當地用簡單的“不行”、“我幫不到”、“你找別人吧”等冷冰冰、硬邦邦的話去回絕別人,這會讓對方難堪、不快、失望,甚至是記恨。說“不”誰都會說,甚至牙牙學語的嬰兒都會吐出這個詞。但是在拒絕人的時候,除了說出“不”,除了告訴對方自己無法相助之外,更重要的是要確保對方、確保雙方的關系不會因為這次拒絕而受到傷害,這才是拒絕的難處所在。
所以說,我們不僅要敢于拒絕,更要善于拒絕。拒絕人時要多站在對方的立場上顧全對方的心情和面子,委婉一些,巧妙一些,溫和一些,靈活變通一些。
我們平時與人交往時,也同樣可以用委婉巧妙一些的方法去拒絕他人提出的不合理的要求。比方說,業務員在談業務時,免不了一些酒席上的應酬,這對男業務員來說還不算難事,但對于女業務員來說就是難題了。假如你的客戶提出要約你某天一起吃飯,你怎么回絕呢?有一位女性業務精英是這么回復客戶的,她先問對方:“您請我一個人吃飯是請,多加一個人也是請,不知道您介不介意我多帶一個人呢?”客戶揣著明白裝糊涂,問她想帶誰,她笑著答道:“是我老公。他總是擔心我,怕我晚上喝了酒開不了車。”這樣一說,意思再明白不過了,這位業務員是暗地里告訴客戶,自己是有家庭的,而且夫妻關系很好,客戶肯定能聽明白這層意思,這種拒絕就像“軟釘子”既不會傷到人,又能讓對方知難而退。
故事分享:
俄國著名鋼琴家魯賓斯坦有一次在巴黎舉行演奏會,聲勢浩大,一票難求。有一位貴婦人專門找到他,對他說:“偉大的鋼琴家,我真羨慕你的天才,可是票房的票已經賣光了。”魯賓斯坦知道這位貴婦是想從他這求得一張票,但他手中確實沒有票,而且又不愿給舉辦方添麻煩,所以對貴婦的請求實在是愛莫能助。但是他不想讓貴婦太失望,因此沒有直接拒絕,只是平靜的答道:“親愛的女士,遺憾的很,我手上一張票也沒有。不過,在大廳里我有一個座位,如果您高興……”貴婦人聽到這里,非常興奮地問:“真的嗎?那么這個位置在哪里?”魯賓斯坦謙和地笑笑,答道:“不難找,那個位置就在鋼琴后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