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雖生于農(nóng)村大大小小的節(jié)日不勝枚舉,但自記事起,相信與所有中國人一樣,最有趣的且常津津樂道的,莫過于春節(jié)了!因此,春節(jié)是我們心中最重要的節(jié)日,無可厚非!
? 初入二月,我就已經(jīng)開始籌劃帶什么樣的“戰(zhàn)利品”回去,出來工作也有兩三個年頭了,若“空手”而歸,總覺得心里差點意思!
? 所以,轉(zhuǎn)念之間——為自己縣城的新宅做一張茶桌!因為過年泡茶,禮遇親朋好友必不可少!
? 也決心過一個不一樣的新年!
返鄉(xiāng)篇
? 2月12日,終于,那個翹首以盼的日子如期而至,嗯,年假正式開始!
? 因我不擅木工,好心師傅得知我有此念,竟親自操起手來!而我只得了打下手的份。
2月13日,工廠取回定制的桌腳,便匆匆在超市置辦了一些年貨。
? 當天日漸西斜,便馬不停蹄地回家!只為在2月14這個情人節(jié),能與家鄉(xiāng)來個“盛世之約”。
? 高速路上,耳邊不斷呼嘯而過的是風,眼前不斷迎面而來的是景,可我已無暇品賞,因為心里始終涌現(xiàn)的是家鄉(xiāng)那迷人的模樣,家人焦急等待的身影!
? 仿佛,在幾百公里之外的我,已經(jīng)聞到了老媽給我特制的宵夜之香!
? “當身邊的微風輕輕吹起,有個聲音在對我呼喚
? 歸來吧 歸來喲,浪跡天涯的游子
? 歸來吧 歸來喲,別再四處飄泊
? 踏著沉重的腳步,歸鄉(xiāng)路是那么的漫長……”
? 這首故鄉(xiāng)的云,之前,確是不明白其中韻味,當下,卻是,淺顯又意味深長!
? 半夜到家,
? 推開家門那一刻,老媽迎面而出,嗯,熟悉的不能再熟悉面龐,千萬思緒終化作一句:“媽!我回來了!”
? 果然,我聽到了廚房一陣水開的聲音,
? 不久,就是一碗熱騰騰的餃子。怎么說呢?——這就是家吧!
? 2月14日,起了個早!或許是窗外陽光太過嬌艷,竟穿過窗簾肆意洋灑而導致睡意全無吧!但也絲毫沒有責怪的意思!
? 索性著手安裝茶桌,幾番折騰后,擺上茶具,得意的拍照發(fā)給正在鄉(xiāng)下老爸看成果,我能想象他樂不可支的模樣!
嗯,這就是歲月靜好吧!
祭祖篇
? 14日中午趕回鄉(xiāng)下準備祭祖事宜,今年是我家做莊(土話說 做頭,一年一莊,輪流制),所以事情就多了起來!
? 小祖廟近年重新翻修,屹立于群山之巔,姿態(tài)精神萬分!
? 時節(jié)已是立春后,草長鶯飛,綠樹環(huán)抱,茂林修竹,那時那景,感嘆先祖選址之高明,情趣之優(yōu)雅!
? 因做莊緣故,莊家須提前來打掃一二,以便族人祭祖事宜。
? 15日,農(nóng)歷三十,祭祖日,在此之前家家戶戶須做白粿為貢品,以前都是人工用木槌在椿臼上捶打,現(xiàn)在已經(jīng)機械化,省事了口感也精細許多!
? 除白粿外,須備熏鴨,茶酒,香紙金鞭炮,所有貢品置放于簍筥(盛祭品圓形竹筐,代代相傳)之內(nèi),妥當之后開始祭祖之行。
? 一路上叔伯聊起早年間祭祖翻山越嶺,道狹草木長靠步行的光景,現(xiàn)如今各個村落皆公路相通,加上我們年輕一代買了車,開車甚為輕便!笑談時代的改變之快!
? 祭祀之禮,貢品擺放是有講究的,以朝堂方位為準,先米杯,茶杯次之,肉品再次,白粿最后。
? 然后點起蠟燭插在堂位兩側(cè)爐內(nèi),再點香火,三次朝拜之后,主香爐,米杯,堂尾地上依次各插三柱香,燃放炮竹以示神明用膳,后左右兩個茶杯各斟三巡自家米酒,侍膳后方可燒紙金,紙金燃盡禮畢!
? 爆竹聲中一歲除,一陣陣炮鳴不單單是“驅(qū)魔去怪”,圖吉利圖好兆頭,眼下那些場景,似乎也在歌詠著一種傳承,傳承那幾千年來緬懷先祖、祈禱平安,不變的習俗!
? 小祖廟歸來下山途中,眾人商討來年修路籌資,你一言我一語,熱情如火,大部分人贊成修一條水泥路,方便摩托車上山即可,唯獨我建議鋪設石階小路,蜿蜒曲折上山,輔予竹亭以供休憩,一來不辜負這楚楚美景,二來為祭祀增添一份儀式感,也為后人保留那份祭祀最淳樸的意義!
? 以為戲言,便不再論!
? 近年來年味漸消早已是不辯之實,若再一味圖省事,恐令本就越來越過場形式化的祭祀活動消失殆盡,所謂的傳承,也就成了走馬觀花,又何來的歸屬感一說呢?也不是怪罪長輩、怒其不爭。只是不解,不解年幼時明明是他們再三告誡對先祖要有敬畏之心,這樣的行徑,兒戲的,到底是誰呢?也是,在這四面環(huán)山的小山村,維持生計不易,歲月催人老的真實寫照吧!心想,我的想法只能等我們這一代人去完成了!
? 祭祖事罷,我特意給曼巴(金毛名,科比退役那天收養(yǎng),取名曼巴,敬作紀念)洗了澡。
? 我提議狗年攜曼巴去縣城過年,做個添彩頭,家人起初反對,在我三寸之舌的“轟炸”下,且承諾曼巴起居一應事宜由我負責,最終還是由了我。
正月篇
? 2月16日,正月初一,起早跟爸媽請安,早飯后,"例行公事"般電話跟爺爺奶奶、外公外婆拜年,事畢便開始游蕩之行,在縣城過年,如果不想居家看春晚,這幾年修繕了不少公園,是茶余飯后好去處!
? 節(jié)間,除了往來穿梭于親戚茶酒之間,也可約三兩友人,訪山問水,因為大田這個“九山半水半分田”小地方最不缺的,就是山!
? 看過很多海,卻無丁點迷戀之意,反而不知何時起,心中眷戀的只是那片山水,或許是著迷于老人口述中山林里的故事,又或者,愛戀著那方水土養(yǎng)的那方人!
? 2月20日,正月初五,迎佛日。對于農(nóng)村而言是正月最為濃重過年氣息,回鄉(xiāng)下途中遺憾錯過迎佛巡游禮。憾中有幸的是,還能觀看到戲劇演出。
? 當晚開場之前,本人在被鼓吹一下不要臉為族人獻唱一曲再熟不過的《女兒情》
? 至此,這個或許只屬于我的春節(jié),也臨近落幕!
古人言,戲是演給神明看的,祈求風調(diào)雨順、五谷豐登之意,開場和閉幕須鳴放炮仗,表示對神明的恭請與恭送!
看戲的皓首銀髯老者,追逐嬉戲的齡童,聚眾“賭博”的中年,王者榮耀的青年……嗯,也算是捧了這人場吧!起碼場面是熱鬧的!
后記
? 返廈前夕,我跟老爸煞有其事地泡起了茶,清淡普洱香隨煙氣繚繞,難得閑下來聊聊家長里短,他擔心起了店里的生意,計劃翻修征求我的意見,幾番商討之后同意翻修,卻也是無奈之舉,被房貸和生計“綁架”,不得不“逃離”這片他愛的土地而外出謀生,然而這只是這座“空城”人們的縮影,是這個現(xiàn)實社會的尷尬!
? 這次茶話,我跟他像是朋友之間的閑聊,也像是一場“權力”的游戲!其實每一次對話都像一場看不見硝煙的“對決”!早在初高中之際,他把手搭在我肩上,并肩同行的那一刻起我就漸漸明白,是時候接過他手中的“權杖”了,雖然我常戲稱自己是這個家的最高權利擁有者,但心里很清楚這背后承載著什么樣的責任!
? 小樹細枝嫩葉被大樹蔭蔽不經(jīng)風霜,承載著的是希望。
? 而成材之后,承擔著的是庇護,是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