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人節之后,我的朋友圈幾乎被《愛樂之城》刷屏了,除了對影片的文藝性和音樂的高度認可外,大家的評價成兩級化發展,仔細看了一下,大多數已婚,特別是新婚燕爾的小夫妻,對這部電影的解讀是:“沒豆瓣評價的那么好,情節還是老梗,感覺不出哪兒好。”而單身或未婚人士,對這部片的評價普遍是:“最后十分鐘淚奔。”
好奇心慫恿,我也趕緊看了這部電影。首先,這部文藝感十足的歌舞片英文原名叫《LA LA LAND》,有人按英文字面理解為“虛幻之境”或“無人之境”,有人理解為影片中兩位主角相遇的洛杉磯,因為這是一個為年輕人提供無限可能的造夢之城。不過在我看來,也許也隱喻著這一段因夢想而生的關系最后也會因各自的夢想而變成一個無疾而終的泡影。
影片的內容最精簡地概括一下,就是懷揣著演員夢的女主和喜愛爵士樂并想開一家非常傳統的爵士樂酒吧的男主角相遇并相戀,和所有的戀人一樣,他們因為愛而互相了解,并不斷改變著自己,想成為對方心中那個更好的自己。比如女主一開始說討厭爵士樂啊,可到分開的時候卻說自己喜歡爵士樂,還為男主夢想中的酒吧設計的點名。而男主呢,為了女主一度放棄自己的堅持和夢想,接了個自己并不喜愛的樂隊的活兒,還一直鼓勵女主,堅信她一定會成功。五年之后,他們都完成了自己的夢想,女主成為知名的女演員,男主終于開了自己的爵士酒吧,當然,男主用了女主曾為酒吧取的名字。他們又一次在酒吧偶然相遇,在男主深情的琴聲里,為我們帶來了這段錯失的良緣的另一種可能……
雖然情節的確有些老套,但很多人可能就是被最后這段打動的,在黑暗的電影院里,被之前那些濃情蜜意的BGM熏陶到最后十分鐘,已經進入了一種“宛如戀愛”的恍惚狀態了,這時看見一對舊日戀人有可能過上童話般的幸福生活,很容易感同身受地也進入“意淫狀態”——想象一下還戀戀不忘的舊情人,如果現在還能和他/她在一起,我們是不是已經結婚生子過上幸福的生活了?然后此時此刻,坐在這里,看這部電影的正是他/她。代入感一來,對往日的唏噓便洶涌而來,鼻子一酸落下祭奠青春的眼淚也很自然。
然鵝,我想翻個白眼叫醒這些夢游者——你放不下的不是前任,而是對生活的另一種可能的期待。
是的,即使沒有這部電影,很多個月色朦朧的夜晚,聽著耳邊若有若無的溫柔音樂,端一杯紅酒,點一支香氛蠟燭,你也可能會沉入一個幻想——如果有一天和前任相遇,我希望自己過著怎樣的生活?最好是已經結婚,有愛我的家人和可愛的孩子,我甚至比當年更加迷人,我攜著家人遇見了前任,當然,無論他/她有沒有變化,最好還是單身。
每當我們幻想與前任偶遇,無論怎樣,心里總暗暗希望過得更好更幸福的那個人是自己(特別是當年被前任甩了的),而像影片中的男女主,屬于無可奈何之下的和平分手,對于有這樣的際遇的人來說,這部影片更多了一份親切感——這不正是我的幻想么,如果當初沒有分開,現在我們會不會過上王子公主般的幸福生活?
對不起,我想說——不會的。我們所有人的戀情,其實都和男女主一樣,有時候走著走著,就到了山窮水盡的地步。年少時我們也試過一切想要挽回,可縱使復合再多次,你也抵不過“命中注定的結局”,其實能做的,只有靜觀其變。生活看似機緣巧合,其實也是命中注定,即使穿越回過去再來一遍,即使和前任一直走到現在,生活也未必有你想象的那么美好。所謂生活的另一種可能,最多存在于平時空間,對于我們來說,就是“不可能”。
生活的巨輪隨著時間轟隆前行,從不為誰而停留,既然錯過了生活的另一種可能,就好好珍惜現在的生活,過好“這一種可能”。所以,無論現在的你有沒有成為自己夢想中的樣子,獲得自己夢想中的幸福,過去的那個人都已經過去,生活不可能給你再選擇一次,重新開始的機會。正確的做法應該如女主,聽完一曲之后,快快轉身離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