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是2017.8.22 晚上10.25,記錄今天的感受
今日交流
馬上開學,心里緊張,找閨蜜好好學習如何和一年級孩子以及家長相處,過程中,很多點都似曾相識,后來想想,自己確實也有這樣做過,但是卻總有種被逼著完成的任務,所以效果并不好。
舉個栗子:有位孩子上課效果較差,互動反饋和知識理解都有些生疏。這種情況下,應該跟家長進行溝通,然后兩方一起去努力。但是可能和家長溝通就需要拖延我1-2天時間,再進行非持續性溝通花1-2天,下一節課就開始了,導致上課效果依舊如此。這讓我更不愿意和家長溝通。
從今天的交流中,判斷出自己這個行為的一些問題,能交流這點很好,但是交流不及時,效果達不到。
溝通的及時性是保證效果好壞的一個因素,在發現問題后及時反饋、交流并改善問題,可以達到更好的良性循環。
另外,我將溝通當做被動的逼迫去做的事,這是心態問題,保證在做事前有一個正面的心態,奔著目的去解決問題,而不是被情緒左右,這點也很重要。
今日閱讀
今天閱讀到關于設計課程,如何讓學生進行第三類接觸,很有啟發。書中提到“有絲分裂之舞”和“設計一條魚”這兩個案例,前者是將有絲分裂的知識設計成舞蹈形式體現;后者是,通過自己設計,了解生態自然與生物的關系。這兩個故事,都完全脫離傳統的教學模式,將局限的知識擴展,形成網狀的知識結構,讓學生在這個環境下加深對知識的理解的同時,也能擴展到舞蹈、生態保護等內容中。
結合自己的接下去的備課和上課,我也想嘗試這樣的上課形式,將課堂還給學生,通過自主的學習和探索,去學習一個知識,準備先放到信息科技課堂里進行實驗,主題是信息和科技的認識(剛思考了一下,好困難,毫無頭緒)。
今日朗讀
無所畏懼的真正原因是,內心有這個強大的信念。反思自己,雜念太多,恐懼太多,猶豫太多,所以做不到一件真正深入的事。
今日攝影
昨天拍了一張照片,但是拍攝的心和手上的行動不符合,硬是想湊出師傅說的景,所以最終什么也沒拍到。這點可以說明,首先心里要認同,才能拍出自己想要的片子,可能從根本上還未認同,所以在用師傅的方法拍的時候,才會如此蹩腳。
今天出門天氣很棒,但是也并沒有拍出好片子。心里會有些著急,但是也知道
1.自己宅在家是拍不出好片子的
2.攝影需要等和觀察,不是隨手一拍就成功的
3.要知道自己要什么,才可能拍出什么來
由此可見,目前自己心里不安定,所以出現這樣浮躁且沒有水平的作品。
今天的總結是寫的最早的一次,不過今天沒做什么事,所以也總結不出什么來了 o(╥﹏╥)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