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這個標(biāo)題,還有上面的這張圖片,心莫名的就被什么東西揪住了,一陣酸楚涌上心頭 ……
是啊!所謂的形影不離不外如此,然而黑暗的時候,亦步亦趨的影子卻也還是會離開我們,那這世上還有什么是不會離我們而去的呢?
佛家說“空即是色,色即是空”,想來萬事萬物的存在也不過如此,雖有表象和實形,可是其存在與否,卻是一個相對的概念,還是取決于我們的起心動念而已。
六祖壇經(jīng)亦云 ―― “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很多時候,人們的起心動念不僅決定了人事的性質(zhì)好壞與否,同樣決定了處境的恬淡安然與否。
王陽明心學(xué)亦提到世上的事物存在與否,亦是取決于我們的心。比如一樹美麗的花朵開在深山幽谷,然而若是眼睛看不到,心靈感應(yīng)不了,那么這一樹鮮花縱然開得千般婀娜,萬般嬌艷,卻不能被人眼所見,刻畫進(jìn)心里,那么花朵存在與否也只是心之所見與否的問題。
由此可見,外物的好壞與否,境遇的好壞與否,其本身并無多大意義,若硬要賦予其意義,那最終還是要看我們?nèi)绾蚊鎸Γ伎迹瑢Υ?/p>
而能讓我們變得勇敢堅強(qiáng)的,除了讓自己去歷練,去經(jīng)受挫折教育,從而讓自己變得足夠獨立,足夠優(yōu)秀,足夠擔(dān)當(dāng),別無他法!
多少人從牙牙學(xué)語的嬰幼兒期到天真爛漫的兒童時代 ;從青春懵懂的叛逆少年到血氣方剛的有志青年 ;從圓融智慧的中年男女到日薄西山的垂暮之年 ……
一路走來,遇見的人,經(jīng)歷的事,無不或多或少地教會了我們?nèi)绾巫鋈俗鍪拢靼琢穗m有滿腔熱血,卻未必就能如愿以償?shù)匦南胧鲁?…… 人生的際遇無論好壞,皆由我們的心念所決定,由我們的心態(tài)來主宰,所以保持身體健康,身心愉悅才是必須的!
只有走過那一個又一個必經(jīng)的不同的人生階段后,我們的心靈才開始變得豐富充盈,心智變得成熟強(qiáng)大起來,那些早年揮之不去的,長期缺失的安全感,才會重新降臨到我們的身上,讓人變得通透豁達(dá)起來。同時也讓人頓悟 ―― 所謂的安全感,從來都不是來自于別人的給予和饋贈,而是來自于自身持續(xù)不斷地努力,不斷地挑戰(zhàn)自我,改變自我,強(qiáng)化自我后自然獲得。懂得該收的時候切不可放縱自己,該放開的時候絕不可心生畏懼,裹足不前!
只有當(dāng)我們抱著“置之死地而后生”的信念,不遺余力地去努力,不懷疑,不抱怨,不放棄,何愁不能樹立起信心,徹底獲得安全感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