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進入2020年的我們,被新型冠狀病毒打了個措手不及。我們一方面祈禱著疫情趕緊過去,一方面也無可奈何的窩在家里,力所能及的不給國家添麻煩。
忙忙碌碌一整年,終于被迫著放了個很長很長的假。我翻起了之前看了個開頭的書,是來自蔡東藩先生的《歷朝通俗演義》,這可是真正的鴻篇巨制,全書共一千余回,自秦始皇開始,到民國九年結束,共記述了兩千多年的歷史,六百多萬字。
01
一個假期,我磕磕絆絆的也才看到三十余回的楚漢之爭,不知啥時能將此巨作看完。本來想給自己立一個flag,在2021年來臨之前看完,但還沒立已經隱約感覺到一陣臉疼了。雖然此書對比起教科書,自然是有趣的多,但俗氣的我,還是更喜歡現代大白話小說。
雖然名為通俗演義,但蔡東藩先生是完全以史實為依據,有些俏皮的人物對話或者場景描述,都是依據人物性格和場景還原,絕非只是為了增加趣味而信口胡謅。對于我這種無法大量消化文言文,又對歷史有一定程度興趣的非專業愛好者,這本書無疑是相當合適的。
我記得上初中的時候,當老師告訴我們,秦始皇是我國第一個皇帝,他統一了六國,統一了度量衡,修筑了長城,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真正意義上創建中央集權統治的皇帝……我當時只覺得太了不起了,我恨不得將他視為我的偶像,雖然我也不知道,一個活在二十一世紀的中學生,為什么要把一個皇帝當成偶像。
對于一個中學生來說,太容易把一個人物英雄化,哪怕老師告訴我們,他修筑的長城,是以累累白骨與成河血汗為代價,但我們眼里只有萬里長城的偉大。
哪怕老師說他修建的阿房宮都是為了滿足一己私欲,但我們還是通過歷史的描述,腦補了一副恢弘霸氣的阿房宮大圖。
哪怕老師還說,他焚書坑儒,將多少經典付之一炬,但我們當時無法理解那種來自歷史‘遙遠的哭聲’,我們把人物極盡英雄化,在我們眼里,歷史不是歷史,歷史只是故事,而故事需要英雄。
我想,心中不具備一定程度的悲憫與情懷來看歷史,看到的只是字面上的東西。等心智成熟之后,再來重新看一遍歷史,印入眼簾的文字,就不止是文字那么簡單了。
為什么歷史是最容易起爭端的,一來是歷史過于遙遠,只有代代相傳的文字。而你看到的文字,又不知經了多少人之手,各類的官方文獻,或多或少總有差異,除此之外還有大量的野史。文字本來就是主觀的表達,寫歷史的作者們,難免摻雜些許個人喜好與理解,而看歷史的讀者,也難免摻雜自己的見識與解讀。僅一本紅樓夢,多少年來爭論不休,各種解讀真相各種紅學大家看到的各不相同,更別說咱中國浩浩千年史了。
02
剛一開篇,蔡東藩先生便如此評價秦始皇。
“及東周已衰,西秦崛起,暴如嬴政,憑借了祖宗遺業,招攬關隴間數十百萬壯丁,橫行海內,蠶食鯨吞,今日滅這國,明日滅那國,好容易把九州版圖,一股腦兒聚為己有,便自以為震古爍今,無人可及,遂將三皇的皇字,五帝的帝字,合成了一個名詞,叫做皇帝。”
秦始皇統一六國,我們不能說他沒有才能,全部仰仗了祖宗遺業,但統一了之后,他把百姓當做牛馬犬豕,唯我獨尊。儼然一副暴發戶的做派。
一日早會,丞相王綰建議秦始皇,諸侯剛滅,那些偏遠的地方應該封子弟為王,遣往鎮守。秦始皇可不愛聽了,老子好容易統一了,你又來搞分裂?這時候李斯看著秦始皇的臉色不對趕緊跳出來說:天下剛剛統一,倘若又開始封王,不是又走回老路嗎?到時分分鐘又得天下大亂,周不就是這么覆滅的?
秦始皇一聽,這話說的地道。于是李斯會同僚屬,規劃疆土,將天下分為三十六郡。
秦始皇為了防止造反,把民間所有兵器一律沒收,一毛錢補貼都沒有,百姓只能自認倒霉。更詭異的是,他下了一道命令,將天下的名家豪士都遷入咸陽。原本窮人不指望國家幫助也就罷了,這會有錢人一夜之間失去所有房產,從家鄉被迫到了咸陽當一個破落戶。
秦始皇把所有兵器運入咸陽,發現量實在是太大了,兵器都是銅制成的,于是秦始皇命人將它們融化了之后造成銅人。
03
完成“大業”之后,接下來便是吃喝玩樂的事了。
他先是命設計師滿世界尋找靈感,之后開始繪圖筑宮殿。那迤邐宮殿,亭臺樓閣,處觸皆景,他將六國嬪妃子女都放到里頭,沒有一處不有美人,沒有一室不有音樂。可這才住了一年,秦始皇就嫌小了,又命人擴建,還取了個名字叫“極廟”。窮奢極欲,天上人間,不過如此。
玩了一陣又玩膩了,他下令天下遍筑馳道,準備出外巡游。對于馳道的規格也有要求,廣五十步,相距三丈。兩旁載滿青松,一路景觀都要保障。
為了他一眼景觀,真是勞民傷財,傷的是國家的筋,動的是國家的骨。真是一眼千金。
凡他路過的地方,文武百官穿戴整齊站在兩邊,他穿龍袍,坐鑾輿,從中間緩緩行駛,場面好不氣派。
當地官員也是苦,哪怕你豪擲千金也未必吃力討好,沒有獎賞不說,假如不入始皇的眼,沒有掉腦袋,就已經是莫大的幸事了。
西行完了改東行,全國百姓誰也別落下,行了一程又一程,整個國家單為了他出行,一路耗費了不可估量的人力物力。
這么美好的人生,怎么能不向天再借五百年呢?享盡人間極樂的秦始皇,便開始想著長生不老。他要是長生不老,百姓的苦日子不是更沒邊際了么。
秦朝的滅亡在秦始皇這里已經埋下伏筆。有這等熊家長,就教的出胡亥那種熊孩子。秦始皇想要的千秋萬代,無疑是癡人說夢話。
得民心者得天下,是理想的真理。
04
讀完秦朝,我突然理解了歷史為什么選擇了劉邦而不是項羽。項羽是戰神,中國人心中的典型英雄人物,但他的暴虐與嗜血,絲毫不在秦始皇之下。
他的口頭禪“誒我鍋呢?把我那口大鍋抬上來!”。
他是一言不合就要把人烹了,一言不合就把阿房宮燒了,一言不合就暴跳如雷,一言不合罵的你爹媽都不識,管理手段差劉邦真不是一星半點。而且他每次打了勝仗就要屠城。如果楚漢之爭是項羽勝出,實在不敢想象百姓又要過什么樣的日子。
對于百姓而言,管你成王敗寇。無論我是齊人、魏人還是燕人,百姓有命活,有飯吃,日子過的下去才是關鍵。憑什么統一之后,我就要為了你秦國基業為牲為畜,用我血肉之軀一身白骨幫你壘長城,筑宮城。倘若統一不是為了百姓安康,四海升平,而只是為了滿足帝王的欲望,生殺予奪,為所欲為,國家如何長治久安?
讀完歷史,會更加感恩我們生活在這個美好的時代,民主的國家,至少我們每個人的命,都是自己的。為今只愿疫情早日過去,偉大的祖國繼續繁榮,更祈禱武漢人民挺住,艱難的日子,終將會過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