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日 | 明天就不是兒童節了,別再賴著不肯長大了。今天的文章送給想認真成長的你:
《這段名為人生的旅程》
作者/ Walter Punsapy @ Medium?編譯/ W星人
剛剛過完四十歲生日,是時候分享一些我對人生的認識了。首先,我想說的是:你將走向死亡。這意味著你現在活著。做點什么吧,趁你還有這機會。
青春 | 個體
“青春總是在年少時虛度。”—喬治·蕭伯納
所謂年輕,就是一切都圍繞著我,我,我。這種情況是OK的,因為這時的我們還在尋找一條可以在人生中行進的道路。在這條路上,我們努力著想要融入,期望著被接納——被家人、被同齡人,或者被自己。我們每個人都是個體,愛意和歸屬感緩解著這樣的我們內心的焦慮。
我們將通過各種認知去構造自我,比如觀點、服飾、音樂等等:我要成為一名宇航員;我會穿Diesel牛仔;某某牌子、某某產品是適合我的;Facebook是給老人家玩的;我要酷;Blah, blah, blah ….
我們還會通過另外一些途徑尋找同行者,比如:宗教、俱樂部、運動、品牌陣營、種族,以及任何這樣可以使我們融入其中的團體。有時是為了一些事,有時是為了反對一些事。總之如果大家都贊同,那一切就是合理的、就是真相了。哈?
青春期真是一段凌亂的時間。
學習,學習,學習……
學習著怎樣去學習,學習著記錄和規則,永不止步地學習。
我有些慶幸我不再年輕了。
老成 | 歲月
“從一個人如何對待那些對他沒有幫助及影響的人,你可以輕易的判斷出一個人的品格。” —邁爾康·福布斯
在恢弘浩瀚的宇宙中,你我不過是一粒沙。當你離開了,世界并不會停止運轉。但愿你最親密的朋友們會銘記并感念你的存在對于他們的價值。百年之后,可能沒有人會記得你曾存在過。
你人生的前20年不是為了做傻事而存在,你的一生是關于把事情弄糟,然后吸取教訓試著下回不弄那么太糟。所以,繼續做傻事吧。不要再糾結別人對你的看法了,別人可能根本沒在看你。他們可能只在考慮自己,或者在考慮你對他們的看法。但愿,終有一天,你終于認識到生活不是只圍繞著我,我,我。你只是一粒沙,沒忘吧?
在任何事情上都要有節制。不要當混蛋,也不要當慫貨。做一個觀念明確但善于聆聽的人。偶爾小酌幾杯,但別喝太多也別一直喝。自私很正常,而太過無私反而不大可能。試著找到平衡吧。
生命中唯一不變的事情就是變化。無論你怎樣抵抗,它步履不停。還是那句,你只是一粒沙。不要用年齡來衡量你自己。那只不過是數字。從30歲變成40歲,重要性遠不如你擁有第一個孩子或失去第一個親人,這才是人生真正的里程碑。
生活中包含很多為更好解讀它而存在的故事,圣誕老人,童話,政治敘事,廣告等等。要警惕。
從孩子的眼中,你可以看到生活的簡單之美。需要更快的汽車、更大的房子、更多的玩具不過是社會建構的需要。如果你能讓生活保持簡單,那么你將認識到它的美無處不在。
金錢 | 事業
“金錢買不來內心的安寧,它不能使破裂的關系愈合,也不能為無意義的生活帶來意義。” —理查德·達沃斯
金錢是不能帶來幸福,但它非常重要。你需要金錢來生存,試著弄明白你需要多少吧。經濟上的獨立和自由可以助力你去做想做的事,值得你為之奮斗。記住,你的雇主是花錢來換取你的時間和技能。
人際 | 關系
“你是你最常接觸的身邊五個人的平均數。” —吉米·羅恩
擁有健康的人際關系,你才可能擁有健康的人生。與陌生人或熟人一起共度不難,但不要錯把他們等同于朋友。與那些對你而言重要、真正關心你的人培養友情,用上你的全部真心。
沖突的發生由貧乏的溝通和結果與期待的落差導致。好的解決辦法是清晰地表達、專注地傾聽。
做個善良的人。做個有同理心的人。做個懂得感恩的人。禮貌很重要,記得說“請”、“對不起”和“謝謝”。照顧好你的父母,你只有一個母親、一個父親。
別耍無賴,一點都不酷。
“世界上最難的事,就是生活在這個世界上。”— Buffy ?Summers
- END -
世界這么大,我們在同一個坐標相遇了。
微信號:時光船票(trailsofti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