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的情感無法張揚,誰在陌生的房故作勇敢
誰在夜晚害怕腐爛,任呼吸突然變得野蠻
先愛吧把這一副肩膀擋掉一點遺憾
先愛吧看似一雙翅膀躲啊躲已經黑暗
先愛吧人們不懂這樣一旦欲求不滿,先愛吧之后感傷之后再算,之后再算……
我們究竟要以怎樣的姿態在世間行走,才能無愧于心?每次讀到徐志摩的詩都有一種莫名的傷感,文字的偉大之處便是如此,它會在不經意間觸動每一根脆弱的神經。我不知道徐志摩究竟經歷了多少心痛,輾轉了多少夜晚,才能寫出肝腸寸斷的文字。徐志摩的一生,就像一段抗爭史,他的故事已然結束,然而抗爭仍在繼續……
青春,給了每個人愛的權利,同樣的也賦予了受傷害的理由。生活更像是狗血的偶像劇,尷尬的是,我們不是偶像,而是龍套。很多時候,在我們想愛的時候卻找不到一個可以相愛的人;在我們沒能力愛的時候卻遇到了可以愛一生的人;在我們懂得愛的時候卻發現身邊空無一人。
我在回憶的舊當鋪里翻箱倒柜,卻找不到關于你的只言片語。或許,如詩的徐志摩也曾無數次回憶,無數次在回憶的城里迷失方向。回憶太過高深莫測,我走遍我們以前走過的所有路,卻還是沒有遇到一個如你一般的人。
或許可以愛很多個人,但只有一個人會讓你笑的最燦爛,哭的最傷心。
于我——應該都笑的燦爛,但我不明白給我最燦爛的是誰。
哭,那是經常的吧。
但是我不明白傷心,讓我最傷心的是誰。
只是心太痛,太痛……之后便不覺著痛了。
也記不清楚那些班駁的光影。
徐志摩的一生,除了他的才情,便只有愛,唯愛而生,為愛而死。在張幼儀面前,徐志摩無疑是高貴的,而張幼儀也并不是一無是處,只是在徐志摩的光芒之下,張幼儀選擇了當沉默,默默地付出。或許,徐志摩對張幼儀也并不全是鄙棄,那是一種復雜的情感,有感動,有同情,有愛……但是對張幼儀的愛更像一束康乃馨,淡雅而不嬌艷。只是那樣一個詩意的才子,又怎會對封建的指腹為婚敗下陣來,哪怕有愛,他也不會低頭。誰都不是冷血動物,更何況是這樣一個唯愛而生,為愛而死的才子。
有人說,愛是一場修行,那么你便是我未渡完的劫。你來的時候,我似乎看到了自己的一生,你走的時候,我的余生都是虛度。我不知道七年究竟意味著什么,但是當24歲的徐志摩在倫敦邂逅16歲的林徽因的時候,似乎所有的結局都已經注定了。一個是花季的16歲,一個是如詩的才子,自相遇,難相離。愛,是一門高深莫測的學問,有些人終其一生都無法去懂得,有些人則在一個決絕轉身之后幡然醒悟。
有人說,徐志摩愛上的是他理想的倒影。在張幼儀身上得不到的東西,他都在林徽因身上找到了,而得不到林徽因,他才會鐘情于陸小曼。張幼儀是一種宿命,一種徐志摩無法抗拒的命運。林徽因更像是一個夢,夢醒了便各奔東西。而陸小曼則是他逃脫泥沼的小船,劫后余生。命運似乎總是如此,總會在我們猝不及防的時候降臨。而徐志摩的命運則是顛簸,從不喑世事的時候張幼儀相識,到懂得愛的時候與林徽因邂逅,到最后毅然決然地和陸小曼結婚,我在過往里看到的滿是風塵。你的每一次顛沛流離都只是修行。
世界曾經顛倒黑白,如今回歸絢麗色彩。
世界曾經失去聲響,如今有你們陪我唱歌。
夜里黑暗覆蓋著左手,左手覆蓋著右手。
曾經牽手的手指,夜里獨自合十。
風吹沙吹成沙漠,你等我,等成十年漫長的打坐。
你是天下的傳奇,你是世界的獨一。
你讓我花掉一整幅青春,用來尋你。
五、四、三、二、一、他和她的迷藏。
開始……
我是折一言,我和你一起愛著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