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外婆來說,每年大年初一可能是一年中她最期待的一天了,因為這一天,兒子女兒、孫子孫女、外孫外孫女甚至重孫都會回家來團圓。
那一天,也是外婆的生日。每到這一天,我們一大家子都會聚在外婆家里,大人們一起聊聊天、打打牌,孩子們玩玩游戲或者到山上去追追野兔子、抓抓山雞。
不知道從什么時候開始,再也沒有這樣團聚過了。也許是小輩們都大了,組建了自己的家庭,或者是從外公去世以后吧。又或者是當我知道我媽媽不是外婆親生的以后,我漸漸發覺大家庭的感情沒有以前深了。親情在不知不覺中淡化了。
去年春節回家,我去了外婆家里。外婆現在在外面小鎮上單獨租住了一套房子。有一間小客廳(我們那叫做堂屋),一間臥室、廚房和獨立的衛生間,房子位置不算太好,光線挺暗,冷冷清清,廚房里還有早上或是昨天晚上沒有吃完了一點剩飯,旁邊有一小盤咸菜。
我們的到來,給房子里平添了一點生氣。久違的歡聲笑語又出現了,不知道能夠維持多久,或者說下一次的到來需要多長時間。
還兒離幾個舅舅和姨媽家都不近,自從外公去世后,也就是外婆一個人在這兒住。聽我媽說當時外公走的那天家里沒有人,都幾個小時之后才被發現。
每年我回老家,都會將爸媽他們兩邊的幾個兄弟姐妹聚在一起吃個飯。親戚只有越走才越親,時間長了再不走動走動,可能就越來越淡化,不親了。
今天到外婆家,也是來接外婆去吃飯的。以前都是在家里自己煮,可是那樣我爸媽很辛苦。有一次半夜無意中看見我媽媽還自己做豆腐,為第二天的聚會做著準備。所以今年我決定改變一下,在外邊找了一個農家樂,吃和玩一條龍的那種,中午和晚上都在哪兒,主要目的是大家在一起聚聚。通過這種聚會也可以使老人們高興一下。
晚上,將外婆送回家之后,我們就返回了。走的時候,我們不讓外婆送的,可她堅持說要看見我們上車才回。昏暗的燈光下,外婆一個人靜靜的站在那里,沖著不時回頭的我們揮揮手,佝僂的身子顯得那樣的無助,面部強裝的笑顏讓我看了心理特別不舒服。
回去的車上,我在問自己,我以后老了會怎樣?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這是一個無解的答案,只能是也許、也許、也許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