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要說最近網絡上有關自我提升最火的詞,我想非“認知”莫屬了,凡是沾點互聯網氣質的公司亦或是公司里的人,凡講必帶認知,朋友圈各種轉發的自媒體文字也是被各種講認知的文章刷屏,好像不談認知就沒有成長一樣。
之前談互聯網項目必談“定位”,是因為美國兩位營銷大師出了一本同名的書,而認知火起來,則是由曾在互聯網兩個風靡公司360、小米出來又帶領獵豹移動上市的付盛老師的文章加持的。
付盛老師的認知理論是講人的認知分成了四種狀態——“不知道自己不知道”,“知道自己不知道”,“知道自己知道”和“不知道自己知道”,也稱為是人的四種境界。其實就是將自己知道自己知不知道按象限法則四分,達成四種狀態,并將四種狀態之間的晉升關系像上四層樓需要爬三段樓梯一樣,剛好分了三段,也就成了三部曲。詳見:http://www.sohu.com/a/135414351_498139
在付盛老師的認知三部曲中將認知分為:成長認知,管理認知,和戰略認知。第一部曲就是個人成長中對認知的升級的程度就是個人成長空間,捅破窗戶紙把不知道變為知道。第二部曲就是再有判斷力的前提條件下,找到一個目標,想清楚路徑,再投入資源。將“信息、時間、人”三個維度運用好,用付老師的話說就是:“怎樣利用“信息”做出正確的決定,怎樣通過抓關鍵讓“時間”更高效,怎樣運用簡化管理‘人’。” 第三部曲是要有行業格局認知,看清大趨勢,在大趨勢下做判斷。在這樣的格局認知下,找到破局點,制定路線圖,投入資源。
在這篇洋洋灑灑萬字被奉為付盛老師成功的秘笈的爆款文章中,付老師不厭其煩的幫我們梳理了認知升級的三部曲,并將各部曲中的的誤區加以解釋說明,并且舉了自身的例子進一步佐證,這樣的大腕又如此認真仔細的教我們這些后進不由得讓人感激涕零,紛紛在傳播的時候加上“深度好文”四個大字,深怕愧對付老師的敦敦教誨。
但付老師的雄文真的就那么字字箴言嗎?
哈佛認知科學家帕金斯一生研究智力,他發現,在任何領域,要想變得更聰明,你都得有神經智力,經驗智力,反省智力。09年華東師范大學引進翻譯的他的著作《出類拔萃的IQ:一門可習得智力的新興科學》主要講述的是帕金斯分別從神經的、經驗的和反省的智力這三個方面來闡述其真智力理論。
神經智力很好理解,指的是神經傳遞的速度和準確性,假如你的記憶能力、數學運算能力或邏輯推理能力不行,那么你學東西可能比其他人要吃力一些;經驗智力指一般的和專業的知識與技能,強調領域特殊性知識對智力行為的作用,意味著是你在這個領域,投入了很多的時間,通過十年以上的時間,很多技能已經慢慢被你變成內隱知識;以上兩種智力都容易理解,大家容易忽略的是反省智力。
反省智力指對心理的管理和自我監控,涉及元認知方面的內容,強調完成不同智力任務時采取的策略、有益于思考的積極的態度以及進行自我監控和管理的習慣。絕大多數人不明白,專家和新手最大的區別是專家的反省智力更高:他的內隱知識比別人的效率更高,他的模式更清晰。
其實寫到這里,聰明的你不難發現,盛傳的認知三部曲跟帕金斯的智力研究有異曲同工之處,個人的成長認知就如你的神經維度能力的學習和進化;管理認知就是經驗智力的游刃有余;而上升到戰略地位的認知其實就是反省智力,反省智力越高的人越善于突破局限,及時糾偏,只是這里的反省智力被付老師上升到戰略格局的高度罷了。
日光之下并無新事,很多時候我們覺得洗刷耳目、顛覆自己認知的事,亦或就是換湯不換藥的舊瓶裝新酒,覺得鮮也許是我們自己的認識還很有局限,這個世界還有太多的我們不知道的事,需要去學習,跟風有可能就是有一次剪羊毛的收稅過程。
對流行保持懷疑,對刷屏進行思考,或許才是我們提升戰略格局認知最好的練習,而不是每次讓自己感覺學到東西的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