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標準?
· 標準是一種統一規定。既然是規定,越是權威機構的規定其價值越高;
· 標準是有基礎的。它的基礎是科學、技術和實踐經驗的綜合;
· 標準是需要發布的。通常發布的機構都是一些公認的機構,發布的方式也都是文件形態。
· 標準是有目的的。它的目的是為了在一定范圍內獲得最佳秩序,以促進最佳社會效益。
· 標準是有一定結構的。它包含規則、導則、特殊值得說明。
之前的生活中對于標準的認識只是停留在知道,但并不理解,以及根本不會去使用。低標準導致在生活出現以下問題:
1、 眼界低、容易沾沾自喜。2、容易在人我是非跟別人糾纏不清,沒辦法脫離出來。3、處于知曉階段就想要做出使用階段的事情,反而徒增煩惱。4、用自己的低標準去衡量別人,最后誤導別人。
而產生以上問題最根本原因在于不愿意付出,不愿意付出時間精力去提升認知水平,不愿意去深入理解,不愿意去刻意訓練。
以下這幾句話也給我很大觸動:
人和人的不同,根本就不在于你是否努力地投入,而是在于你究竟投入在什么標準上!
既然都會犯錯,那為什么投入同樣多的時間,非要做一個低標準的事情呢?
原來你曾經達到過某一個高標準,那你很容易就可以達到稍微低一個標準。
我們應該在高價值領域中采用極高標準,并使用抓手思維抓住一個領域的提升來帶動其他領域發展。
過往都已經過去,不要因為自己的無效投入而后悔,關鍵是如何把未來做好!
成長三階段:
1、 關注興趣、方法、工具。
2、 關注體系、展示。
3、 關注價值。
知識管理三階段:
1、 關注信息源。
2、 關注架構。
3、 關注價值。
兩種成長模式:
1、 先快后慢。
2、 先慢后快。
這個課程無疑講我內心的盲點已經不足的地方都暴露出來了。問題表達不清,沒有找到關鍵本質,容易帶著情緒講述事情,概念能力,結構能力,抓重點能力……看的越多發現自己不足的地方就越多,最主要的問題在于用低標準來要求自己。接下來要用PKS模型,找到問題的本源,確定一個標準,持續付出,度過有意識無能力的焦慮過程,厚積薄發。
永澄老師提供的方法后續也會落實到學習中,找出該領域中的標桿人物,學習對方的方法,刻意訓練,應用到分享中去,評估每次的效果再做出相應的調整,找出最適合自己風格的分享方式。
??ViH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