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物莊園》偶遇《道德經》


拿破侖同志永遠正確


前言

有意識的不想再寫類似評這種東西,是從看了《活著之上》開始。也試著提起筆,或多或少說幾句話,但是那本書離我的真實生活太近了。就像一個信任我的朋友在和我抱怨生活不易,就像一次八卦,再讓我說這件事是對是錯,說這個人是君子是小人反倒不知道怎么開口。也可能那本書最像評說自己。

至于為什么從這本書開始又有了想寫所感這種沖動,可能是因為這本書是我第一次為假期看什么書做個規劃,不是強求的計劃,是那種在心里積攢了很久的渴望讀完這幾本書的欲望一下迸發,終于為這點不讓人知的小喜好騰挪出時間,享受享受另一種人生的幸福的規劃。我在完成一項已知如何做并且知道做了會得到什么的任務時,總會有一種幸福的感覺,可能是一種自己給自己的自信,從學習到手游,任務帶來樂趣,也帶來枯燥,但幸福的感覺是相似的。

讀過《動物莊園》已經很久了,可能將近一周,才在這樣一個電視里響著軍訓時學的歌,電腦里無聲的進行列表循環,手游也在掛機的晚上,特別隨意的打開文字編輯,甚至打開文字編輯界面之前我還在下一首音樂試試老mp3還好不好使,就是不喜歡苛刻計劃,總會完成的事為什么要事先定好什么時間做呢,總會在期限到達之前找到一個最合適的時間舒服的完成。說了這么多,我就是想說,這是拖延癥嗎?如果是的話,這本書又讓我暴露了一個從沒發現過的點。



正題

可能因為之前有看過奧威爾的《1984》,對這本書反倒沒有那種被震撼的感覺,“老大哥在看著你”和母親會被孩子舉報然后無聲的消失等等總給我一種抓住我的呼吸的感覺,就像自如的呼吸會褻瀆正在閱讀的文字,但是《動物莊園》同樣作為政治諷刺,“所有動物一律平等但有些動物更加平等”和豬對其他動物的信任的辜負,對其他動物的奴役,勝利者對歷史的再確認反而讓我有種意料之中的體會。

我不想再對歷史背景、表現手法、語言或者構架說些一知半解的分析,讀些真正文學家的文章會比讀像我這樣現學現賣的文字收獲更多。我想說的是屬于我的感覺。

讀到最后竟然覺得這樣也沒什么,豬像過去的人一樣做曼娜莊園的莊園主重新奴役,又回到過去甚至不如過去的日子,英雄被遺忘侮辱,歷史變成故事,是傳奇也可以隨意篡改。我不是應該覺得痛心無比,期待再來一場起義,真正的推翻奴役嗎?或者產生類似憤怒遺憾的情緒。但是我沒有,我甚至想,就這樣吧,幸好有些動物沒有意識到現在的可怕,只有本杰明一個人守著痛苦。

故事在意料之中,情緒在意料之外,這種情緒讓我害怕。我是在習慣,習慣不公和奴役,習慣不反抗,甚至一點點失去想要反抗的思想。對于人來說,失去反抗的意識可能是走向滅亡的開始。有時覺得反抗沒有意義所以不反抗,但如果不知道要反抗什么,更像是愚民政策的勝利。而我一度覺得愚民政策有一定的可行性和存在的理由,這可能就是愚民政策對我的勝利。

第一次知道治國原來還有愚民這個法子是初讀《道德經》,,當時被自己所理解的里面的愚民思想所震驚,后來看了注釋和剖析,著書人說那是對《道德經》的曲解和斷章取義。我的確對古文所知甚少,不知道誰對誰錯,但確實讓我知道了愚民政策的存在。


其他動物正在重新習慣奴役,而本杰明從沒期待過幸福。我只是心疼本杰明。布克瑟可能體會過自己的幸福,其他動物也是,但是本杰明從沒有過幸福。

習慣可以讓我變成布克瑟。可怕又幸福。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