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個非常內向的姑娘。2010年,我從高中步入大學。來到一個完全陌生的環境。
高中的我是一個學霸。我每天的任務就是學習。
我可以將所有的內容背得滾瓜爛熟。但卻羞于跟你一個陌生人說話。
我唯一能講出一句完整的句子就是在給別人講解題目的時候。只有在那個時候我才會變得非常的自信。感覺一切都在自己的掌握之中。
我非常享受那個過程。每次都能享受別人羨慕崇拜略帶嫉妒的眼光。
可是現在不一樣了。
我來到了一個大學。
在這里學習太賣力會被人戲稱為學霸。所有人都調侃自己是一個學渣。
9年的義務教育加上3年的高中生活,讓我非常的羨慕去參加一些社團活動。可是我連自我介紹都說不出來。
那個時候我參加了一個學術性的社團,憑著自己良好的學術成績我成功了當上了社團的部長。
可是讓我最害怕的時刻還是到來了。那就是一年一度的招新。這個時候,所有部門的部長都會上去介紹自己的部門,以及歡迎新成員。我也不例外。
200人的大教室,在座不過30人。
可是我很緊張。
還沒到我上臺,我的手心里已經全是汗了。
走上講臺,目無焦距。看到在座的30人都盯著我。心里那個慌啊!整個過程眼睛四處看,好像在尋找讓我安心的點,腿也不停的抖,很無力的抖,結結巴巴地撐到了劇終。
這是我最糟糕的一次公眾發言,也正是這一次讓我意識到了公眾發言的重要性。
在所有的聚會里,我說不出句完整的話。每次都是“嗯”“嗯”“好”“哦”。不會講話不會講段子,長相普通,這就讓每一次聚會我都是那個在旁邊陪襯的人。時刻保持微笑,卻從來沒有被關注過。
這個年紀的我們渴望被關注,渴望被認可。可是我們卻不善于表達,縱有千種想法都被自己粗笨的舌頭咽了下去。
因此我開始嘗試著改變。
我一開始接觸了成功學。這個東西確實會讓你像打了雞血一樣興奮,不過也有另外一些方面。我分享幾個從里面學到一些觀點。
首先,任何改變,從現在開始就不會算晚。
其次,只要你想你就一定行。
再者,要把復雜的事情簡單化。
最后,成功就是不斷的重復。
以上的4個觀點在我的改變過程中不斷的循環,不斷的重復。
從那以后不久我開始每天早上6點鐘起床。到小河邊念書。有時候念小說有時候念故事會。有時候念我覺得聽起來非常有哲理的人生小散文。不管念什么,我每天早上6點鐘都會在湖邊。
第一次早上6點鐘起床的時候,關上宿舍門的時候我以為自己非常的偉大。
當走到小湖邊,滿滿都是人,讀英語的,背課本的……原來,同齡人比你成功很可能是因為比你更早意識到改變的重要性!
這個習慣一直堅持到天氣轉冷,早上六點天還沒亮,所以每天早讀改為晚飯后。
堅持念書,讓我的口齒變得更加流利,可是還需要一點就是鍛煉自己公眾發言。我知道自己需要,必須去克服這個障礙。
真的真的很難!
在大學,發言的機會有很多,發言的人很少。一方面原因是,不知道說什么;另一方面就是,不敢人前發言。
我開始逼自己。
英語課,我不再等老師點名點到我,自己舉手了。我看到了我的英語老師眼里的疑惑,雖然我答的并不好,還很結巴,可是在我坐下的時候,老師說了一句:very good.
五年后的今天,我遇到我的英語老師,他還記得我。也許,我們就是需要做一些突破,總有人會記得你得改變。
為了增加自己在陌生人前的發言,我去參加一些靠說的聚會。比如,英語角(每個城市都有,南京的在鼓樓任敏廣場),詩歌朗誦會(雖然每次都被淘汰),甚至是我從來都拒絕的老鄉會。
我增加了跟不同的人交流說話的機會,不斷的練習,漸漸的我不再害怕,甚至非常愜意,非常享受跟人交流想法,觀點,偶爾還聊聊時政。
我不再局限于自己的世界,在自己的世界中與自己對話。
公眾發言讓我開始關注身邊的人,身邊的事;與人交流,開闊了我的視野,還得到了很多的鼓勵。
在英語角,我遇到了一個老師G。我的英語口語很不好(連母語都講不清楚,第二語言如何能好),G對我說,很多人英語讀寫都很好,可是聽與說就不行了,原因在于從不交流。
G知道我有公眾發言障礙后,鼓勵我說,現在你意識到了,并且在改變,情況就會越來越好。
最后,附上一神句,如果你下次公眾發言還是緊張到不能自已,就在心中默念“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本人使用特別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