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抄寫方文山的詞,在《COME? ON》中有一句:房子要蓋得漂亮就狠狠的打下木樁。這句話寫的簡單直白又很有寓意。
抄寫到這一句的時候,我猛然一醒,我似乎從來沒有一件事是狠狠的打過樁的,所以最后也沒有出彩的結果。以致于現(xiàn)在而立之年,都是半桶水抑或是都沒有半桶。
1
人盡皆知,任何大神都有一個學徒工階段。
但是在學徒工階段扎扎實實的走過每一步,最終熬下來的卻不多,能成就大神的也是滄海一粟。
所以秦觀說:“成功的路上一點也不擁擠。”
古往今來,勵志的故事和人多如牛毛,但是始終都覺得那是鏡中花,水中月。看得見,摸不著,和我們是看似很近卻又很遠。
我要開始寫作,最初是因為焦慮,時間多的讓我胡思亂想,讓我焦慮現(xiàn)在,憂慮未來。
在這種感覺中越發(fā)崩潰,我不能讓自己陷入太久,我想要傾訴,把我內心的想法,不管是對的,錯的,統(tǒng)統(tǒng)的倒出來。就是這樣,我開始動筆了。
2
動筆寫了,就想寫好,就去看看別人爆文的作者是怎么寫?框架怎么搭的,觀點是怎樣的?又是如何總結的?標題是怎么取的?慢慢思考,然后開始模仿。
但是寫著寫著,寫不出來了。想想,是書讀的少了,閱讀量不夠了。沒有輸入,哪里有輸出。然后又逼自己看書,寫書評。
磕磕碰碰,斷斷續(xù)續(xù)的寫。寫不出來,也暗示自己不管怎樣,先寫出來,每天堅持至少寫1000字。允許自己廢話,允許自己啰嗦。
看到好的句子,好的故事都摘抄下來,積累素材庫。
這一步步的過程,就是木樁一下下被往下打的過程。步子積得越多,木樁就打的越牢固。
3
大家都知道貝克漢姆的任意球打的非常好。
曾經聽過一個教練說:貝克漢姆那樣的球員很難再出現(xiàn)一個了,因為他的訓練強度和訓練的量都非常大,很難再有人堅持下來。
要房子蓋得漂亮,就要經得住打木樁的痛苦。人前顯貴,人后就要遭罪。
現(xiàn)在社會上太多的“聰明人”都想直接跨過沉淀積累的階段,直接進入到收獲或者騰飛階段。但是往往發(fā)現(xiàn)后繼乏力,摔得也很慘。
真正聰明的人,從來都不走捷徑。他們往往一步一步,踏踏實實的往前走。朝著目標一直進發(fā),走得越來越遠,越來越穩(wěn)。
4
最近寫的文章,我自己感覺不錯的,就去投了專題,有過的,有不過的。心里有開心,有失落。
過了代表肯定,不過代表仍需努力。
越寫越覺得,需要學習。內容空洞;標題也沒取好;排版一般;對簡書相關的主題也比較陌生,需要去研究……
需要打下的木樁越來越多,往往發(fā)現(xiàn)這根木樁還沒打多少,哪跟木樁也要打。一下子變得忙碌起來。也沒時間去焦慮了。
每天只想今天的任務還沒完成,我要抓緊時間。
我要結實漂亮的房子,木樁一定要認真的打。
不能懈怠!相信自己,砥礪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