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華為因清理34歲以上員工又成為焦點。經濟情況不好其實裁員正常,但任正非的表態確實媒體輿論為之震動,支持他的有,反對說卸磨殺驢的也有。到底管理層該如何對待過去對公司有貢獻但現在面臨淘汰的老“功臣”,而在企業不是家、老板也不是媽的年代,老員工該如何自處呢?
華為對待老員工成為焦點
一、歷史謎團:崇禎為什么沒用好孫承宗?
明末歷史始終困擾我的有兩個問題,我是百思不得其解:一個是崇禎作為一個不錯的皇帝,自己稱“非亡國之君”,為什么最后眾叛親離稀里糊涂亡了國;另一個是為什么孫承宗這么厲害,被后來的敵人稱為“夫攻不足者守有余,度彼之才,恢復固未易言,令專任之,猶足以慎固封守”,崇禎卻沒用好他?研究清楚了這個問題,就能對這個管理者和老員工的問題答案略知一二了。崇禎上任時一個年輕人,之前沒有任何政治力量可以依托,基本是憑借一己之力扳倒了如日中天的魏忠賢遍布天下的黨羽(注意關鍵詞“遍布天下”),這不是一個普通的庸才就能做到的,可見崇禎是個非常成熟的政治家,也具備挽救大明王朝的基本領導素質。但崇禎為人尖酸刻薄、狐疑寡恩、非黑即白走極端,用今天的話說就是缺乏領導力的最后一根短板胸懷,僅僅十七年內換過50位內閣,14位兵部尚書。殺死或逼得自殺的督師或總督多達11人,殺死巡撫11人、逼死1人。長久以后,造成了最后大臣眾叛親離的局面,為什么到最后李自成圍城連最親近的大臣都各打各的算盤,說白了就是大家看明白撂挑子了。要知道三國時愚蠢的劉禪在蜀國滅亡的時候,還有諸葛瞻等大臣出來死戰,兒孫中紛紛死節。就在同朝的明英宗那么昏庸的皇帝時候瓦剌大軍圍北京大家還同仇敵愾,連百姓都上房頂和敵人殊死巷戰。可見,下屬是不是玩命干和管理者能力沒有必然的正相關聯系,而是管理者和下屬之間的內心聯系!
另一個問題是崇禎為什么不用孫承宗?孫承宗是公認的明朝大救星,他所創造的寧錦防線就是明朝亡了都沒被打破過,至于袁崇煥、孫傳庭、洪承疇、祖大壽、左良玉、楊嗣昌和盧象升等一干名將對孫承宗來說都是徒子徒孫輩了。但除了崇禎繼位后用了一段時間孫老師力挽了幾把狂瀾,后來打了幾個敗仗被人告狀之后就基本棄用這位老人才,以孫承宗的資歷最后時刻出山挽救危局至少是有希望的,但按明史的說法是崇禎找人叫了他三次出山就是不出來,似乎是雙方結下梁子孫老師不想為他賣命了也是有可能,但孫承宗一家老小在高陽老家英勇就義完全否定了這一點。所以,結論就是:孫承宗曾經是個人才,為國家立下了功勞,也犯了一些錯誤,但他是個忠厚的愛國者,是崇禎真沒用好他!
孫承宗是個老員工
為什么?這里有個細節,孫承宗死后崇禎連個謚號也沒給,而洪承疇被謠傳死了之后崇禎以最隆重的方式祭奠這個后來鬧了笑話的投降派。我似乎明白了!在崇禎眼里,孫承宗的思路和方式是過時的,從他打的大凌河等敗仗就能證明,與洪承疇這些少壯派新興中堅力量的思路不一樣了。孫承宗也因此而郁悶,屢受委屈之后,也不想為崇禎賣力了,但他是個愛國者,哪怕是為了國家奉獻自己的生命!別的大臣看到這樣的結局,連孫承宗都不行,我們也算了吧,自己早找退路吧!所以,如何安排好老功臣,發揮好他們的主觀能動性,而不是隨意的處理,確實是管理者的一門大學問!
二、如何對待企業的老功臣?
最近還發生了另外一件事,順豐王衛邀請員工共同為上市敲鐘讓大家為這位老板點贊,其實幾年前阿里上市時馬云也請了員工上臺敲鐘。這起碼是個姿態!企業管理者要善待自己的員工,尤其是打天下的老功臣,畢竟大家都是拋家舍業的為老板辛苦。也許他們的思路和技能已經不能適應新的市場節奏和模式,但作為高層管理者有責任為這些人設計出更適合自己的上升通道或是退出機制,這也是一個企業長治久安基業長青的基礎,畢竟每個人都會老去,每個人都有不適應社會和市場發展的那一天,你不能指望一個六七十年代的人去跟進一個00后的需求,這對他們來說太難了,也真的不公平!
順豐善待員工就是個領導者的姿態
管理者既要善待自己的員工,也不要想當然的成為管理獨裁者,認為自己一切做法都是對的,因為這是不可能的!在這個問題上,歷史上的雍正和乾隆父子就是一對矛盾。雍正對自己的股肱大臣都能做到愛才如命,手下大臣張廷玉生病,雍正能說出自己胳膊疼(左膀右臂的意思)的話,雖然肉麻點,但卻能感染下屬。而乾隆自認為聰明而“十全”,對功臣不尊重也沒有設計出退出機制造成君臣逐漸由忌生恨的惡性循環,鄂爾泰、張廷玉等幾個老功臣都是郁悶而死沒得到好下場,號稱“本朝無名臣”(意思只有明君沒有名臣),那當然大臣是一代不如一代了,哪里來的積極性!換作你我,是愿意跟著雍正還是乾隆這樣的領導干?!
張廷玉沒得善終
三、34歲之后怎么辦?
曾經有個經理對我說,他永遠都不會忘記裁員談話時對方的眼神,那種曾經充滿希望而被自己企業拋棄的絕望讓經理不得不說謊,去傾聽和安慰他,接受對方開始從有良知到耍賴過程。所以,要避免34歲老員工的自己碰不上華為的這樣一天,我們的建議是:
1、心態上要明白企業確實不是家,企業家更不是媽沒有養你一輩子的義務!好企業和壞企業最大的區別在于把個人的發展和企業的發展結合起來了,換言之,創造更大的平臺成就了更大的人。打鐵還需自身硬,只有自己強大了,才能有更大的生存空間。英文有個詞是每個人要employable(可雇傭的)而不是employed(被雇傭的)如果是人才,就算離開企業也有人來雇你,因為你是可雇傭的。估計華為的人才一個都不會跑,而都去了其他競爭對手那里,在那里也許同樣一個人會煥發出新的動力也未可知。更可怕的是在崗的人才,每次裁員之后,那些看著自己戰友收拾包走的人一定會有想法,他們將成為獵頭獵取的主要對象,這是業內常識!
聯想集團也曾有不是家的質疑
2、有專業能力的話語權。任何產業、任何企業只有兩個字,供和需,也可以是渠道和內容(產品),更是競爭與壟斷。這是一對天然的矛盾,供方強了,需就沒有話語權;渠道強了,內容就沒有話語權。反之亦然!任何人和組織都應當在核心領域逐漸增強自己專業能力、優勢的話語權,也就是壟斷權和稀缺性。當你的技能是稀缺的,又是行業需要的,那任何人都不會小覷你,不是嗎?!
謹以此文,獻給不怕老的管理者和行將老去的員工,大家且行且珍惜!
【本文由“小汪回頭看”原創:考過國內大學,讀過英國碩士博士,當過國際管理咨詢顧問,搞過香港地產公司策劃,派過五百強美國和新加坡總部,參與過文化產業和園區策劃建設,任過國企高管,運作過海外上市,經歷過CEO酸甜苦辣。出身不由己,道路可選擇!優勢,就是關注別人未關注!愿我助力您的優勢和談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