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登基后,老十四胤禵手握重兵為什么沒反,甘心交出了兵權?

愛新覺羅.胤禵是康熙皇帝的第十四子,與雍正胤禛是一母所生的同胞兄弟。作為兒子,他天資聰穎,孝順雙親,深受父親康熙帝喜愛;作為大臣,他戰功累累,愛民如子,贏得百姓愛戴。

他手握兵權,雍正登基后,他如果擁兵自重,自立為王,也許命運就不是幽禁皇陵,而是成為天之驕子了。然而為什么他沒有謀反呢?這還要從以下三方面分析。

一、胤禵沒有謀反的必要

胤禵與雍正同是烏雅氏的兒子,兩人一奶同胞,如果兵戎相見,一定會兩敗俱傷,而這必然是他們的母親所不忍看到的。考慮到母親的心情,胤禵也不會謀反。

況且兩人血脈相連,無論誰當了皇帝,也不會冷酷無情到將另一方趕盡殺絕的地步。所以即使沒有登上帝位,也不會有性命之憂。沒有性命之憂,也就沒有謀反的必要了。

圖片發自簡書App

二、胤禵沒有謀反的動機

胤禵常年累月征戰邊關,對于京城的風吹草動都是后知后覺。公元1722年,康熙駕崩于京城的暢春園,還是雍正派人快馬加鞭地趕去西北通知胤禵,然后胤禵才十萬火急地趕回京城的。不然,以古代通訊的速度,恐怕直到康熙靈柩下葬,胤禵才知道父親駕崩的消息了。

基于此,胤禵便失去了信息的敏銳度,也不具備成為皇帝的條件了。

況且古代打仗是個兇險萬分的事情,且時間非常漫長,一不小心就是馬革裹尸,客死他鄉。因此胤禵作為將軍,大部分心思都是用在如何打勝仗及讓眾將士榮歸故里上,其他都是次要的。

因班師回朝之日遙遙無期,又隨時可能戰死沙場,所以考慮不到謀反一事了。

圖片發自簡書App

三、胤禵沒有謀反的勝算

正所謂兵馬未動,糧草先行。胤禵駐守西北貧瘠之地,由年羹堯在川陜一帶提供糧草。年羹堯是雍正的心腹愛將,一旦胤禵有謀反之心,年羹堯便可斷了胤禵的糧草供給,輕而易舉就將胤禵及眾將士一鍋端。

想必經常為打仗出謀劃策的胤禵也考慮到了這一層。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頭。因此謀反之心還未生起就被扼殺在搖籃里。

有了年羹堯的轄制,胤禵想謀反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圖片發自簡書App

歷來帝王之爭就是腥風血雨。爭奪之戰必有死傷,也許久經沙場的胤禵已經很累很累,并不想再看到這種無謂的犧牲,所以甘心為人臣子。然而不管怎樣,他都成為歷史的過客,就給我們的只有無盡的猜測和遐想了。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