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一路大好風光
? ? ? ? ? ? ? ? 圖文/原創 : 蓮小湲
? ? ? ? 武璟元這次行在路上,心無旁騖,一心趕路。
? ? ? 人的一生就是這樣,醉了,醒了。醒了,就聽別人吆喝,看別人演,自己作為一個觀者。醉了,別人聽你唱,看你演,不斷地翻著花樣,就這樣把生活演成一幕幕戲。
? ? ? 古道盡,西風揚,瘦馬嘶鳴;舊巷純,煙雨濃,柳直影長。當人們行走在塵世中,碰撞在時光里時,多少故事是他人導演的。
? ? ? 武璟元行至江州時,船家提議在此靠岸歇息一下,順便也置辦些用品。他也覺得趕了這些日子的路,該讓船家休息休息。船公大叔將船貼靠到碼頭上,拴好船,摘下斗笠,將脖子上的汗巾在水里涮了涮,擦了擦臉,對武璟元說:“公子,咱們的船就停在這里,您可以隨處走走看看,晚上可以回船上住,也可以在客棧住一晚,洗一洗舒緩舒緩。我們明日一早啟程。”他又對伙計說,“你先去吃些東西,回來看船。”
? ? ? ? 武璟元雙手抱拳,對船公說:“有勞船公大叔,你辛苦了!也好好歇息歇息吧!”說罷,提起衣擺,離舟登岸。
? ? ? ? 江州像是剛剛停的雨,四處都水光光的,濕滑的很。武璟元沿石階而上,幾個調皮的頑童從背后沖過來,他身旁一位先生躲閃不及,被撞個趔趄,武璟元眼疾手快拉住了那個人,那位先生站穩腳,整整衣冠,向武璟元抱拳道:“多謝!多謝兄臺!”
? ? ? ? 此人一身銀灰長衫,表情沉靜,冠帽下一頭白發。他回頭對趕過來的仆人說,“沒事,你去吧!去吧!”他邊說邊擺手。
? ? ? ? 武璟元見此人行動舉止不俗,頗有大家風范,便抱拳還禮道:“晚生,徽州槿陽公之子武璟元,這廂有禮了!”父親曾說在外山高水長提父親名諱可能會有些便利,也許他覺得對方是為老者吧。
? ? ? ? 那位先生和武璟元登上最后一級臺階,聽到武璟元的話停下了腳步,轉過頭看了看他,“哦,你是徽州槿陽公之子!”他細細地端詳著武璟元,有些意外。
? ? ? ? “先生與家父相識?”武璟元也有些意外。
? ? ? ? “那年在京城有緣相見。”先生說。槿陽公是什么人,是武皇的后人,在京城上流人群里是有一定地位的。
? ? ? ? “冒昧地問一句,先生是?”武璟元沒想到在這里會遇到與家父相識的人。
? ? ? ? “白居易。”先生隨口答道,毫無夸耀之意。
? ? ? ? 武璟元驚在那里,原來站在自己面前的這位竟是鼎鼎有名氣,聞名遐邇的白居易。“是醉吟先生!失敬失敬!”武璟元因為看到白居易一頭白發,原以為是位長者,不想竟是白居易。實際上白居易年齡也只有四十多歲,只是他很年少的時候,就白了頭,人們都說他是讀書用功累白了頭。
? ? ? ? 白居易,字樂天,號醉吟先生。此番回京是接受皇上授左拾遺的。
? ? ? ? “早年在京城就聽說槿陽公家有位相貌俊逸,才華出眾的公子,今日相見,果然是氣度不凡,”白居易贊嘆道。
? ? ? ? “兄臺過譽,都是謬傳,不可這樣折殺小弟!”武璟元忙解釋說,“兄臺才是當今才高八斗,詩詞歌賦均屬一等一的才子。特別是詩歌,堪稱色彩濃郁,句句耐人品讀,每首詩都是一幅畫。”他稱贊說。“那首應考習作《賦得古原草送別》,那樣的年齡,寫出如此絕妙的佳作,屬小弟所不能及,兄臺是大才也。‘遠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他隨之吟道。
? ? ? ? 白居易聽武璟元如此說,便笑了,“賢弟真真是過譽了,那是小兒雕蟲之作,不足掛齒。”他謙和地說,“你我兄弟就不要站在這里相互恭維了吧!賢弟這是要到哪里去?”
? ? ? ? “小弟是進京赴考,途經這里。”武璟元說,“長時間趕路,船家要歇歇腳,隨便也領略一下江州的風土人情。”
? ? ? ? “對呀!也該想到賢弟是進京考取功名的。”白居易笑著說,“正好,我也進京,你我可以結伴同行,也省的路上寂寞無趣,豈不更好!”他說著抓住武璟元的衣袖,“我們現在就去街市吃兩杯,也品嘗品嘗江州有名的瓦缸小吃,切不可把時間浪費在這里。”還沒等武璟元做出反應,已被白居易拉著走了。
? ? ? “什么是瓦缸小吃?”武璟元被白居易拉著,他緊走幾步,趕上他問道。
? ? ? ? “瓦缸小吃可是江西這個地方有名的傳統小吃,尤其是江州這個地方為正宗。人們說,來江州不可不登廬山,不可不吃瓦缸。”
? ? ? ? 白居易放慢腳步,“瓦缸小吃,是用瓦缸為器具,新鮮食材裝在里面,用木炭火慢慢煨制,食品味道極其鮮美,又有益身體。這種小吃,不僅味道獨特,制作的工藝也獨特,真真切切是別具一格。”他說著忍不住咽著口水,“《呂氏春秋本味篇》中記載了煨湯的真諦:‘風味之本小最為始,五味三材,九沸九變,則成至味’。”
? ? ? “沒想到,一餐一食還有這么多學問,賢兄對飲食又有這么深的研究。”武璟元還真沒吃過,聽了白居易這一番說,也來了興致。
? ? ? ? 相傳瓦缸小吃,有個典故!東周慎靖王姬定,青年時極好玩,一次和朋友們游玩走到了一處山清水秀的地方,大家被那里的景色吸引,便停下腳步。慎靖王便讓家仆埋灶做飯,他們飲酒作賦,琴簫和鳴,玩到夕陽西下,明月高懸,仍意猶未盡,便相約明天再相聚。
家仆聽說第二天還相聚,便把余下的雞,魚,肉等食材一起放進瓦罐中,又加上佐料,加上泉水,壓上蓋子封好,塞入未熄滅的炭火中,用泥封住,僅留一個出氣小孔。
次日,眾人如約而至,家仆在準備飯食前將掩埋的瓦罐掏出,罐子口一打開,香飄四溢。慎靖王問家仆是什么,家仆說是為大家預備的湯。
眾人品嘗后,都覺得味道極其鮮美,贊不絕口。后來慢慢流傳到了飯館,就是現在的瓦缸小吃。
? ? ? ? ? ? ? ? ? ? ? ? ? ? ? ? ? ? ? ? (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