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直不敢將我寫的字稱為文章,總是稱作文字。因為我僅僅是一個愛寫字的人,也僅僅是一個為自己而寫字的人。
喜歡寫字源于高中時代。我清楚地記得小學時,我的語言匱乏,文字水平極為有限。
記得那時,老師布置的作文題常常是《記一件好人好事》,或者是《某某一日游》,字數要求是二百字以上。我便一邊數著字數,一邊擠出幾句貧瘠的語言,最后更是硬生生地加一些“的、地、得”去湊字數。
還記得那時有位叫崔春華的同學,作文總是寫得特別好。至今我都記得,她將小橋形容為“如一道彩虹掛在小河上邊”。
那時我驚訝于她怎么會有這么美麗的想象,因此常常會懇求她借兩句這樣的描寫讓我可以用在自己的作文里。
人生的第一套書
初中時,我用攢下的零花錢買下了自己的第一套書——《上下五千年》。這是一套79年第一版、83年第六次印刷的書。每本書不到五角錢,但在那個年代,對我而言這套書已是巨款。
這套書一共多少冊,我已經忘記了?,F今只保留了前四冊,隨著我從少年到青年又到中年,從父母家到自己家,又從出租房到自己買的房,不知搬來搬去了多少次。如今它們依然立在我的書架上,雖然已經沒有了閱讀價值,但對于我而言卻是我對讀書的記憶。
也許正是從這套書開始,我漸漸地喜歡上了文字。
記得高三時我們換了語文老師,是一位個子小小的,面色總是蒼白,看上去很羸弱的中年女教師,姓耿。是她激發了我寫字的欲望。
她要求我們多寫練筆,類似于隨筆類的小文章,不限字數,但要生動,要貼近學生生活。她會很耐心地給每一個學生寫評語。
記得那時我寫了許多《課間十分鐘》、《下課鈴響后》、《考前十分鐘》等等這樣的小文章,她都給我寫了大段的評語,對于我對人物細節的描寫給予了充分的肯定。
正是這樣的評語,讓我對寫字有了興趣。也知道了只要是發自內心的真情實感,無需辭藻華麗,樸實無華也是會打動人的。
因此在一次復雜記敘文的作文練習中,我以《母愛·母恨》為題描寫了母女間的感情,得到了作文四十分的滿分,并且被當作范文在班級里朗讀。
這件事對我來講是刻骨銘心的,影響也是深遠的。并讓如今看過我文字的人評價我的文字時,總是會說:文字樸實、情感真摯。
如今對于寫字,我從未想過會成名成家,僅僅是我手寫我心。因為在我的文字里,我是完全擁有話語權的人。不需迎合任何人,僅是自我情感的宣泄,不被認可無礙,若被喜愛便是意外的收獲了。
遇見美篇? 愛上簡書
人常說,贈人玫瑰,手有余香。我在美篇上寫字,是緣于去年的香蜜年會。秋荷在年會結束后即刻編輯了年會的美篇,讓我第一次知道了美篇。
之后,輝太郎托我幫他整理他以往的游記,我便開始使用美篇。用美篇編輯出的游記,讓輝太郎感到驚喜并深為感激。而我自此則一發而不可收地開始了寫字。
與其說是我幫了輝太郎,不如說是他幫我開啟了寫字的征程,與其說他應該感激我的有心付出,不如說我更應該感激他的無心指引。
起初我寫字也是用的美篇,而在今年二月底我又接觸到了簡書,就一下子愛上了它。不知不覺間,我在簡書里已經寫了八萬多字,這是我之前從未敢想過的事。
我在簡書里的文字曾被推薦到首頁,閱讀量過千;也曾被《聲暖夜空》的公眾號采用過數篇,并小有贊賞。這些都激勵著我對寫字的熱愛與堅持。
也正因為對寫字的堅持,讓我重拾寫日記的習慣。記得從小學到大學不知寫過許多次日記,都是隆重開始,草草了事,那些日記本早已不見了蹤跡。
如今我重新開始了寫日記,并且已經堅持了一年半。在2017年的日記本里,從第一天到最后一天,滿滿地記錄了三百六十五日,無一日缺席。即便外出旅游我也會帶上日記本,在天南地北記下當天的日記。
如今隨著年齡的增長,我越來越喜歡獨處,寫字就是獨處的最好方式。在寫字中與自己對話,審視自己的得失,鞭策自己前行。
在2018年的新年計劃里,在簡書中完成十萬字將會是第一件計劃之事。我想我終于找到了一件可以做到死的事——寫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