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學們:
時間來到第五個學期的末尾,距你們入校已經兩年有余,時光不經意間就快速地漏過手指和筆菚,匆匆如水。我試圖拖拽住你們奔騰的時光,想要通過書信的方式,讓你們做個總結。在這個電子時代里,提筆而書的交流溝通方式越來越被人遺忘,而我無比希望你們的思想情感能在某個時刻平靜真實地在紙上流淌。這一回我們不需要像辦公室談話那樣面對面的說教,也不需要像班會那樣例行公事的布置,只是像個朋友一樣,聊聊就好。
于是我收到了幾十封朋友的來信,用一個下午的時間讀完,感觸頗深,仿佛看到了十幾年前的自己。能夠從你們的青春中看到我自己的影子,無疑是一件幸事。但是我有些隱隱不安,你們和曾經的我似乎有著一樣的錯誤迷失,這也許就是成長的代價。我想我能做的就是,竭力梳理我這一萬多天的錯誤和經驗,然后呈現出來,哪怕像微弱的星光一樣,卻也是有意義的。
大學生活已經過去了三分之二,在大多數同學的信里,這是一個令人唏噓的數字。有人說2014的金秋時節還歷歷在目,如今就剩下了大學時光里最后一個秋天,言語之間充滿遺憾。跟一些老牌本科院校相比,你們或許會對學校頗有微詞。可我覺得這種微詞現在還存在于大三學生的話語之中,就是不合時宜的。不管你的過去的學習和生活是愜意還是苦逼,那都是你的經歷。我覺得,大學之大,不在于面積之大,而在于氣象之大,而這種氣象完全存在與你的內心,存在于你對知識的渴求,對學問的探索,存在于圖書館浩瀚的書海之中。任何一名學子畢業之時都無法帶走學校雄偉的教學樓,寬闊的林蔭大道,或者是班上漂亮的女生(不排除娶走的可能),你們帶走的是學問和知識,經驗和錯誤,帶走的是賴以謀生和發展的能力。
所以希望大家不要再有抱怨的情緒,因為那樣無濟于事。另外,我無比討厭的一個句式就是,“如果曾經怎么樣,那現在或許會怎么樣。”可惜曾經無法再去“如果”,現在也不能去“或許”。我記得我在某節課上,毫無預兆地跳出課本,講過這么一段話——其實現實并沒有虧欠我們什么,即便是虧欠,那也是過去所有錯誤的累積,就算錯誤,那也是成長的代價,而代價,沒有人說得清。
直面未來,奮勇拼搏,這是我們應當有的期許。
可是未來應當怎樣去設計?在你們的信中,是一個普遍的迷茫點。盡管在平日里的談話和會議之中,不止一次涉及到這個問題并且作了解答,可它仍然模糊著,像隱在霧中的群山,只有那么一點輪廓。誰的青春不迷茫?誰的過往不汗顏?迷茫并不可怕,它甚至比渾然不覺要高尚許多,一個人能承認自己迷茫,命運就能承認這個人有成功的可能,一定是這樣的。
具體地講,我希望大家能在剩余的大學生活中,努力努力再努力,向英語四六級宣戰,向考研宣戰,向那些如鯁在喉的沒通過的課程宣戰!有些同學的身影應當從網吧中消失而出現在圖書館里,電腦里的游戲應當不知所蹤,取而代之的是教輔資料,手機里的好友頭像灰了,背單詞的APP亮了。即使你是補考、重修名單上的常客,誰也沒有權利在你的未來上寫上cancel,而最有權力的那個人,是現在的你,而這種權利千萬不得濫用!不能放棄自己!
當你們懈怠的時候,請首先想起你的父母。數百公里外的他們,可能是在面朝黃土背朝天的辛勤勞作,可能是為了節省幾塊錢而和別人據理力爭,可能是忍受著病痛而在電話里跟你說,我很好。
當你們有困難的時候,請想起你的老師,幾百米外辦公樓里的我們,或許很兇很嚴厲,但我們愿意花些時間幫你們分析考研報考學校,愿意傾聽你青春的迷茫和陣痛,愿意幫你解答一個學術問題,愿意傾聽你失戀的憂傷。我希望自己是一個真正意義上的,值得你們信任的學生輔導員,而不是一個刻板的學生管理員。
最后一個問題。你們說我不會笑,我在此聲明,本人會笑,厚著臉皮描述一下,笑起來還是有點陽光燦爛的感覺,雖然臉上褶子逐年增多。我只是想,看到那些你們的優秀成績所積攢的笑容應當在畢業歡送你們之時盡情展露,再來一點長遠設想,當我垂垂老矣之時,看到你們中的一些人在新聞聯播,人民日報,名家訪談欄目上慷慨激揚指點江山,我恐怕笑的更加燦爛,就算沒牙了也要大笑不止。
所以,我一貫使用反向激勵法,給你們好心不給好臉,請大家諒解。
結尾之處,唐僧附體,說點老生常談,但絕不是雞肋。請各位同學收拾好宿舍衛生不要違章用電保管好財物及時訂好返程火車票晚上不要外出抓緊時間復習準備末考不許作弊有任何安全問題及時報告小心南校區的狗已經咬傷人了假期回去發動全家關系準備就業考研現在就要開始全面復習了。
祝同學們期末考試取得好成績,2017學業全面豐收,一切順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