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 職場 、情感、讀書,太多不知道的事兒,
大右想和你一起撿回時間,
慢讀100本書,深知100種人生。
文 | 大右不知道
本文原創
楊絳先生愛書,眾人皆知。
小時候,楊絳先生的父親問她:“阿季,三天不讓你看書,你怎么樣?”
她說:“不好過。”
“一星期不讓你看書呢?”
她打:“一星期都白活了。”
如今,世間再無如楊絳先生般一身傲骨與柔情的女子。我們只好從她的著作中,感受她筆下蔓延的雋永和豁達。
她曾說,她站在人生的邊緣邊緣上,向后看看,也向前看看。向后看,她已經活了一本子,人生一世,為的什么呢?她要探索人生的價值。
再讀楊絳先生的文字,便覺得閱讀是最好的紀念。閱讀,最接近她的靈魂。閱讀,也是感悟人生最好的方式。
01《我們仨》
所得:平凡生活才最珍貴
1977年,楊絳先生搬進了北京三里河的一所老房子。
后來,她便未曾離開。
在送走女兒,丈夫之后,她一個人守在這“人生的客棧”,懷念曾經的“我們仨”。
第一次看《我們仨》的時候是在初中畢業的夏天,翻過他們年輕的合照,書信,看到了一個標題,“我們倆都老了。”
楊絳先生做夢,夢見錢鐘書先生自己一聲不響地撇下她自顧自走了。
她到處詢問,卻無人理會,最終只能走入一連串死胡同……
楊絳先生說,夢中凄凄惶惶,好像只要能找到鐘書先生,就能一同回家。
這本書是很平凡的書,之所以想用平凡,是覺得最平凡的才是人世間最珍貴的。
曾經的“我們仨”在楊絳先生筆下一一重現。他們不再是遠在天邊,遙不可及的名人。他們是一對平凡的夫妻,在柴米油鹽醬醋茶中裝滿了無盡的趣味。他們有一個聰慧,可愛,調皮,會逗父母開心的女兒……
這樣的平凡,又如此的彌足珍貴。原本大家之風的名人,卻讓人看到了再平凡不過的家庭。一筆一劃,溢出滿滿的溫情。
我一直覺得,一對相愛的夫妻,能一起到老,到鬢成霜,是再幸福不過的事情。
但是,看著看著,笑著笑著,卻又止不住蒼涼。
世間好物不堅牢,彩云易散琉璃脆。
因為人間沒有單純的快樂,快樂中帶著煩惱和焦慮。人間也沒有永遠。
他們,我們,無論偉大或平凡,終將會走到路的盡頭。
有一天,身邊的人一一離去,那何處是家?何處又是歸途?
看完這本書,異常珍惜與身邊人的點點滴滴。
02 《走到人生邊上》
所得:生而為人的意義
一個96歲的老人從醫院正門走回家后,毅然在紙上寫下了這個《走到人生邊上》的標題。我看的是2007年版的,可以想象,百歲的老人戴著眼睛,伏在桌案前,像一個倔強的年輕人,問著:軀體火化了,那靈魂呢?靈魂不死嗎?人生一世,是為什么呢?人能自己做主嗎?神和鬼真的存在嗎?
這些糾纏多年的年少問題,不知我們直至暮年時期又會怎樣回答。
幸好現在有了這樣一本書。
楊絳先生的文字清麗,讀來沒有距離感,但不能否認她文字的深度和溫度,她的返璞歸真,她的有趣。
自問自答,是她和自己的回答。也是讀者與她的問答。更是讀者與自己的問答。
我最喜歡她寫孔子,探討鬼神,她寫人之本性,人生的價值……引經據典,又不乏緊貼生活的小故事。探討的問題之高深,讀來卻趣味無窮,意猶未盡。
如果一本書,能令人與自己問答。那它的意義也許就在了。
只是,自問自答也有哀傷,像楊絳先生所言,自己想不明白,就想問問人,而她可以問的人都已經走了。
03《干校六記》
所得:面對苦難的從容
楊絳先生一貫的風格,卻力透紙背。她用一種詼諧的語調,描述了那幾乎聞者慎人的文化活動。那場無所避免的心酸遭遇,在她筆下卻變成了一種話家常。這么一個大家閨秀,談起世俗之物,卻皆是趣味之談。
看每一章的標題,每一個故事,都是一種云淡風輕。讀來只覺想笑,讀后更覺是哀傷。
看完這本書,可能更會懂得,人生往往多磨難,關鍵是看你如何去面對。
尤其想到這兩位年過半百的老人,接受“再教育”,在干校種菜,挖防空洞、挖井,干粗活……面對苦難,他們是如此從容,自得其樂,顯現出了超脫常人的智慧與淡然。他們把生活中冰冷的石頭,硬生生的煨成了暖雞蛋。
正如先生說言,每朵烏云都有道銀邊,讓我回味至今。
生活諸多苦難,幸好我們還有好書陪伴。
04《洗澡》
所得:認識自己,洗煉自己
錢鐘書先生贊其妻子,“最賢的妻,最才的女。”如果散文不足以表彰才華,那這本小說應該可以了吧。
看完后,沒什么大起大落,故事看起來零碎,讀來卻緊湊有余,通俗易懂。
《洗澡》這本書,起初看的時候覺得這個書名特別有趣。書名就是故事。楊絳先生講訴了一個敏感時期的中國知識分子,是如何“超拔”自己,經受思想改造。
那個年代,泛稱“三反”,又稱“脫褲子,割尾巴。”知識分子聽不慣這種說法,于是改成了“洗澡”。整本書詼諧有趣,反諷高明,用簡練的筆調生動的描寫了那個年代和那個年代思想的“超拔”。
是啊。“超拔”自己有談何容易?認識自己,自覺自愿地改造自己,又是怎樣的艱難?“洗澡”沒有得到預期的效果,丑人也許會承認自己丑,笨人也許會承認自己笨,可是,有誰會承認自己不好嗎?認識到自己的不好是個很痛苦的過程……
楊絳先生曾說,年輕的時候以為不讀書不足以了解人生,直到后來才發現如果不了解人生,是讀不懂書的。
讀書的意義大概就是用生活所感去讀書,用讀書所得去生活吧。
但愿,我們都能在書中找到想要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