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周末聚會的時候,交流了一下大家的朋友圈,各種說走就走,不是在跳槽就是在準備跳槽,不是被孩子鬧了一晚沒睡的黑眼圈,就是這個月的信用卡又要分期了。總之,貌似沒有多少人對自己的現(xiàn)狀是滿意的。
生活在一二線城市的,成日不滿于擠地鐵拼租房、各種加班單身壓力大;回歸三四線城市的呢,又不滿于太過悠閑,把生活過成退休的模樣,于是大家都很焦慮,總之大家最不滿意的就是自己當(dāng)下的生活。
近來有一個叫“斜杠青年”的詞火了,用度娘的話來解釋,就是指的是一群不再滿足“專一職業(yè)”的生活方式,而選擇擁有多重職業(yè)和身份的多元生活的人群。一個個有正職的年輕人都不甘于現(xiàn)狀當(dāng)起了斜杠青年,學(xué)習(xí)各種本職工作之外的各種技能,期待咸魚翻身,然后讓自己全然忘記咸魚翻完身還是條咸魚的客觀存在。
你肯定也有聽朋友說過類似的話:“現(xiàn)在這工作我就暫時先做著,然后也搞搞副業(yè),副業(yè)什么時候搞起來了,我就不干了。”
創(chuàng)業(yè)的春風(fēng)一波一波地吹,比起70后和80后,90后的就業(yè)率大幅下降和跳槽率大幅增高,這個職場正前所未有地焦灼著,互聯(lián)網(wǎng)的風(fēng)口上,線上教育,各種斜杠技能的在線分享,諸如手把手教你成為xx大牛;如何在7天內(nèi)創(chuàng)造爆款云云… 仿佛能讓每一個草根一夜暴富,也能把每一只豬教會飛行。
很多時候我們普遍的問題在于,我們根本不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
有的人把頻繁的跳槽歸結(jié)于當(dāng)初的方向沒選對,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我還有99條別的路子可以走啊,可是跳槽之后,你就真的選對了嗎?
真想送你一句,Excuse me?
我們都錯信自己的聰明。這工作沒做好肯定是方向不適合我,導(dǎo)致我的天才沒有被運用到最合適的地方去。有句話說的好,“做正確的事情比正確地做事更重要”。我們每次都這樣告誡自己。
一切不過是你堅持不下去的時候,找的一個借口罷了,辭職一走了之,解決不了的問題干脆就毀滅它。
這其實是對自己生活最大的不忠誠!
東拉西扯、疲于奔命、勞碌半生,這種例子大家見得不少了。
2
很想再看看木心的這首老詩
《從前慢》
記得早先少年時
大家誠誠懇懇
說一句是一句
清早上火車站
長街黑暗無行人
賣豆?jié){的小店冒著熱氣
從前的日色變得慢
車,馬,郵件都慢
一生只夠愛一個人
從前的鎖也好看
鑰匙精美有樣子
你鎖了人家就懂了
很多老話都在淺淺地說著深深的道理,靜水深流,一直至今。
那時候沒有iPhone沒有直播沒有王者榮耀,但不妨礙人們常常聯(lián)系。
那時候沒有喜茶沒有遇見小面沒有太二酸菜魚,但不妨礙人們吃得幸福。
那時候沒有小香沒有卡地亞沒有Rose Only,但不妨礙人們相愛。
慢下來吧,讓自己忠誠,無論是愛情,是職場,還是你舍不得放下的生活。
3
斜杠青年VS匠人精神
這似乎又是兩個民族間的對立。
看看下面一組數(shù)據(jù):
韓國中央銀行在2008年時,對世界41個國家的百年以上的老店做了統(tǒng)計,全球有5586家經(jīng)營超過200年的老店,其中3146家來自日本。
匠人精神就是一輩子只做一件事,往往需要歲月打磨出精湛的技藝。
日本人挺有味道的,喜歡用一個詞 - 職人,那是一個家族,數(shù)代人流傳下來,日夜相守的技藝,說白了就是你爹種地你得種地,你媽繡花你也得繡花,永不超生。
種地的和繡花的在年月變幻中,自然從光鮮變得不那么有趣了,或者說,在新的時代里變得不那么被普世價值稱頌了,如果把我們中國的小年輕們的斜杠思維介紹給他們,估計他們那些老祖宗的棺材板都釘不穩(wěn)了。
這一代一代匠人的堅守,難道不像你那日日重復(fù)、天天抱怨的工作嗎,其實所有的工作,到頭來都是重復(fù)而且機械的。為什么同樣的崗位,有的人視若珍寶,而你卻要日日吐槽,關(guān)鍵全在心態(tài),你離開之后的職位總有人做得自在滿足,或者你晃一圈回來,才會發(fā)現(xiàn)還是初戀最好。
與其抱怨生活,不如從最枯燥的認真做起,日復(fù)一日的認真堅持,其實也是生活的一種修行。
原創(chuàng)文章,轉(zhuǎn)載請注明作者和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