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智如我,來留學前半年已經開始每天訓練買菜做飯了。到了收拾行李要出發的時候,還頗為專業地拿報紙包好用慣的菜刀,準備好好生活、一人食也要鋪上精致的桌布擺上精致的碗碟。真正開始留學生活以后,發覺之前的幻想有點過于浪漫了。
中國超市很遠,剛來洛杉磯的大半年都要靠蹭車,幸運的話周末跟學長學姐去大華超市99Ranch Market載回大包小包的醬油料酒臘腸皮蛋蔬菜豆漿大米。買回來卻沒有時間開火,研究生的課程并不多,一周幾次課卻要在圖書館準備好幾天,趕在deadline截止前把各樣的論文討論帖錄的小視頻上傳到交作業的網絡平臺上;長久以后摸索出了最佳模式,早上喝一大杯咖啡,中午在外面隨便吃一點,晚上回家放松做一頓美食犒勞自己;做菜的效率越來越高,洗切炒到吃光一個小時內完全搞定,如果吃面半個鐘頭時間足矣。
大概很多留學生都發現了吃面的方便,各種各樣的面食很快被開發出來了。最受歡迎的是方便面界的勞斯萊斯韓國辛拉面,大紅色的包裝袋一看就是不羈的辣口,絕配是大白菜和溏心蛋;胃口小的女生喜歡印尼撈面,面扔進開水里,熟了撈出來拌醬料,小小的一碟味道大有文章;高階版不拘是山東拉面或是臺灣陽春面,加上四川擔擔面重慶酸辣面武漢熱干面老北京炸醬面的各種調料拌一拌就出神入化,很多人可以連續吃好幾晚,我卻做不到那樣的境界;一些不甘示弱的中國胃很快習慣了美式的飲食,毅然加入意大利面的行列,彎彎曲曲的或像貝殼兒的或動物形狀的或字母形狀的意大利面不同于國產面,似乎裹了一層油,煮上十幾分鐘才慢慢漲開,拌上罐裝的番茄汁和燙過的蔬菜嫩肉就是一大盤,比較容易煮的是一種細細長長的意面,有一個好聽的名字叫angel’s hair天使發絲。
一年以后,我已經功力漸長,可以不用去中國超市了。拼湊起日本烏冬、美式早餐花生醬、韓超的豆芽、墨西哥的魔鬼椒japaneso ,我能做一碗味道幾乎以假亂真的家鄉辣醬面,有點體會到“哪里有太陽,哪里就有中國人”的民族自豪感。加州的有機食品超市whole foods和trader joes也俘獲了我的心,機器無菌加工過的免洗生食干干凈凈地躺在貨架上,買來就可以直接食用;生菜直接撕下來就可以做三明治,剛開始我出于習慣對著水龍頭反復沖洗,后來松懈了,看著那么干凈,隨便涮一下就生吃。生吃蘑菇、生吃芹菜、生吃胡蘿卜,不敢想象我也變成愛吃沙拉的人;一大盤各種形狀不同顏色不同的葉子,拌上點ranch或者Italian酸酸甜甜的sauce醬汁我就左右開弓吃得不亦樂乎。比organic food有機食品略差一點的是natural food天然食品,有段時間我很喜歡去Sprouts買菜,物美價廉,農場直送,唯一可惜的是分店不多,順便路過買一買還行,專門跑去就太遠了。
感恩節招待美國朋友在家吃了一頓晚餐,那時候正處于美國菜還不太會做、中國菜又懶得做的階段。 于是呈現一桌American Fushion的混搭菜系,燙了個broccoli西蘭花,烤了個rib大豬排 , 炒了一個豆角,土豆微波爐轉一轉搗碎加點冰淇淋變身土豆泥,超市里的袋裝沙拉直接倒在salad bowl沙拉大碗里,四個人吃的撐翻,飯后再來一杯袋泡紅茶,一個slice的芝士蛋糕做甜點,麻麻再也不用擔心我吃不胖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