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過太多的鼓勵人們積極向上,奮發自強各類文章,在這且不用“雞湯”二字。畢竟小時候除開課文書本外,能夠看到的書本不多(農村的娃,這時實情),不多見的課外書籍,莫過于心靈雞湯,這是作為書名出現的。還有一本不得不提的一本,叫智慧背囊的書。這都承載了兒時的無限情感與記憶,在此就不便將其“污濁化”了。
時下流行的要人上進的文章,心靈治愈體的,隨處都能在朋友圈看到。這樣的一些文章確實有很好的流通性,適合大部分人的心理需求,無非是迎合大部分的人。只是看過之后,能夠留下點什么才是關鍵。
社會在快速的發展,人們的物質需求得到了充分的滿足,甚至很多的過剩。然而精神世界沒有充分的跟上,因此就有了無助空虛,等等各類的心理落差。這里所簡述的無非就是,讀書時政治課本上的一句話,精神文明和物質文明需要同時進行的。其實,從來沒有明白過這類教科書上的,只有那些思想家可以講出來的話。這一點也很好的證明了,教育就先思想而先行,本質上很多也是強加于人。
寫到這里,有些被自己的想法嚇了一跳,怎么突然明白了,書上那些高深思想。按照這樣的方向行進下去,不出意外,就可以解救人類于水深火熱之中了。這只是無聊之際,自娛自樂一下。生活本就是非常的單調,所有的色彩也是自己添加上的。現在的問題是解決自己與社會的關系,自己對生活的態度。
說了那么多,還沒有說到正題上,默念一遍標題,“你的人生,可以'沉淪'”。怎么會有這樣的思想,這不是叫人不思進取嗎?還是在萬眾從中標新立異?這都是,也都不是。
人生是一個大話題,看過一句話,和誰都能聊人生的人,智商都很低。那句話原話是,和誰都能掏心掏肺的人,不值得深交。把這句話改了一下,也可以得出不一樣的答案。都這兩句話,你看到時,可能已經知道要說什么了。其實和這一句無關的,這只是過渡作用。小學老師講的過渡句,就是這么來的。
沉淪這個詞,一般情況下,表示漂浮在水上的物體,受到自身重量或外力的作用,而潛入水中,這時我想象出來的解釋。當這個詞形容一個人時,都是消極的,不負責任的,沒進取心的,都是貶。
一個硬幣有正反兩面,一個人的人生態度,也適用正反論嗎?要不是A,一定那你就是B了。這也是從小看電視時,所有的現象。當看打開電視,看到某人演員,只要旁邊有人,第一句話問的都是,“這人是好的壞的”。這種鮮明的性格特色,在電視或電影里隨處可見,一眼即能識別忠奸。
當看到這里,也沒有說出,為什么可以沉淪啊?可是結論基本可以呼之欲出了。如果一座金字塔,看到“金字塔”有一種熟悉感吧。社會結構層次屬于金字塔模型,公司員工職位和薪資也同屬金字塔形式,等等……,栗子舉不勝舉。要是一個人沒有現在塔尖的位置,都可以叫做是下沉的。
沉淪二字都與水密不可分,要是有幸能夠拼盡全力浮在水面上,那么這人是幸運的,也可以說他是勇敢的,同樣也是被人艷羨的。如果他沉醉于水面上的光鮮,被人甚至嫉妒的榮耀,從而忘記了上岸之心,那么最終結果他一定也太不過“沉淪”的結局,最嚴重時可能陪上性命。
所謂的沉淪,只是一個人看到另一個人的暫時狀態機,而無關個人好壞選擇。要問有沒有永遠沒有“沉淪”的良方,有,我要肯定的告訴你有。答案是簡單的,沉淪是與水有關的,倆字都是三點水,方法就是離開水就永遠找不到沉淪的可能了。那是一種理想境地,人人和藹可親,慈眉善目,夜不閉戶,路不拾遺,沒有爾虞我詐,沒有小偷強盜,沒有警察和監獄。
要問我這時一種什么樣的社會啊?這時,你也知道答案了。其實,問題的答案也不重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