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中四? 10月28日? 持續分享第108天
? 提起“教育”二字,只要是家有上學孩子的家長,想必是有話可說。不管是網絡上流行的段子,還是生活中聽見的各種怨言,深感,目前大學前的教育真是要逼死一堆家長的節奏!提起孩子的教育問題,做家長的那真是一把辛酸淚,無論是成績優異的孩子,還是不盡如人意的孩子,家長真是各有各的憂心。
? 作為家長,誰都想讓孩子有一份優異的成績,誰都想讓孩子德行高尚。然而,理想很豐滿,現實太骨感。大多數家庭的孩子留給家長的是這樣的一份,品學兼“憂”!一開始家長都會自戀的以為自己的孩子是天底下獨一無二,是最最優秀的那一個,當孩子的表現,一點點突破家長的心理設限,不得不承認我的孩子不過是個普普通通的孩子,更糟糕的是,還有很多孩子處于普通以下水平。本來被當做潛力股,突然發現是只“垃圾”股,對孩子的教育,特別是學習的要求,常常從一個極端走向另一個極端。我們說孩子的感受是極其敏銳的,當他感知父母放棄自己的時候,他對自己就徹底放棄了。
? 常常聽見父母這樣說:我們家XXX,很聰明,就是不好好努力,只要努力了成績肯定會好,就是不愿意好好干。透過這種言論的背后,我們可以感知到,作為父母的那種憂慮。在他們眼里也許對一個人最大的貶損就是“不聰明”,說白了就是智商低。我們總要以為自己的孩子就是個智商超群的孩子,因為否定了孩子的智商,就等于否定了自己。正是這種可怕的潛憂慮,才讓家長有了上面的言論。然而,作為家長不太清楚的是自己這種維護自尊的說法給孩子造成了什么樣的壓力。孩子會覺得如果我努力了也還沒有取得好成績,那一定是因為我的智商低,不夠聰明。在父母的影響下,孩子似乎也覺得不夠聰明才是最最丟臉的事情,所以,他為了讓自己不那么丟臉,只能配合父母的話。那就是,不去努力。這樣,還可以為自己成績不理想,找一個理由。
? 作為家長,對待孩子的教育上是應該保持一顆平常心。都說孩子是種子,既然這樣,作為家長的我們能做的只不過是,提供給種子生根、發芽、茁壯成長的環境。而且我們不得不去面對這樣一個事實,每一顆種子都有他自身的特色,我們必須去接受他的差異性,他們在各方面的能力上是有區別的。如果作為家長,不肯去接受事實,那么對這顆種子而言,只能是有害無利的。我想教育的理想狀態,應該是讓每一個生命,活出自己最好的樣子,而不是不顧一切的讓他們成為我們認為最好的樣子。
? ? 也許,困擾我們的不是如何教育孩子成為好孩子,而是如何教育家長成為好父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