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三葉
來源 | 多彩旅程
剛剛過去的2018年,宜家表示:將在兩年內裁掉大約7500個工作崗位,主要涉及行政職員,如公關、人事和行政等辦公室職務,以專注于線上交易、推動在城市中心的發展。
就在不久的兩周前,滴滴ceo程維宣布公司將做好過冬準備,對業務重組帶來的崗位重疊和績效不達標的額員工進行裁員,整體比例占全員的15%,設計2000人左右。
1
思維和行動是內在驅動力
當今國內外經濟形勢及公司營運能力處處面臨著挑戰和高壓,而在其中備受煎熬的應屬于公司各部門職工。一覺醒來公司沒了,或自己的名字很榮幸登上裁員表單,這對于每位職場人士都是莫名且痛苦的打擊。
上周,公司入職兩名設計同學,學歷都挺高。小男孩是工業設計碩士,性格內向,我現在把這種內向定義為內秀,小女孩是省內名校科班出身,性格活潑,大大咧咧 ,馬馬虎虎,對于這兩位的到來,部門人員可是細心呵護到極致,總算給部門帶來了新鮮血液。
然而,在入職三天后,小男孩卻悄無聲息的離開了!大家在茶余飯后議論紛紛,說是公司這座小廟怎么能容得下這么高學歷的人才,還有就是小男孩平時少言寡語,不合群等等各種原因。
對于前者我倒沒有什么可以解釋的,找工作和娶媳婦本質意義都差不多,都是雙向考慮的事情,不可單方面一蹴而就。
對于后者的解釋倒是引起了我的質疑,職場中確實有很多同學不善言辭,難道這就失去了工作的主動性和公司地位嗎?
杰克·霍吉在《習慣的力量》一書中提到:“思想決定行為,行為決定習慣,習慣決定性格,性格決定命運。”我們經常對名人說過的話心服首肯,但對于公司來說,一個職工的突然離職或許會有更多深層的原因。
下午和小男孩的部門領導聊天,無意中談到小男孩離職一事。小男孩的離職不是因為性格,也不是因為學歷,而是部門領導主動辭退的結果。我感到一陣驚訝問道,這不符合邏輯啊!
小男孩的領導說到,在招聘每位小伙伴入職之前,學歷是一塊敲門磚,但這并不是唯一的衡量標準。小男孩學歷挺高,但不代表自我驅動力和學習能力強。
我苦笑著說,人家才來了三天,還沒有感受到大家庭的溫暖,就開始不知不覺進行全面考核了?
不是三天,是進入公司的那一刻就開始了,小男孩確實很優秀,但在這三天里我沒有看到小男孩的自律和驅動能力。
我們在一起加班到八點,他也到八點,剛來的小女孩是在學習設計視頻,而小男孩卻關了電腦玩手機。
小男孩的部門領導惋惜且無奈的說到……
我對性格決定命運的說法一直都覺得是比女人第六感還要邪乎的事。自古以來,內外向性格絕對不是決定一個人成功與否的制約因素,而是背后的思維和行動才足足影響了一個人的一生。
2
人生有目標,心中有規劃
對于內外型性格我這還有一個案例,我曾經招進來一個科班的內容運營,前兩天給我說突然要離職,驚掉了下巴。我勸說了無數次,中間小女孩對這份工作一次又一次失望,致使在提出離職后不久就匆匆離開了。
我經常叫她小李,她在踏出公司的那一刻,仰天長舒了一口氣說到:“我獲得了免死金牌,這樣的感覺真舒服。”
小李的性格在我看來也是內向型,平時說話軟綿綿的,公司同事對她的評價也是非常的贊。
每次和她聊天就有一種坐在云端吃棉花糖的感覺,我不知道這是什么感覺,但是讓人倍感舒服是真的。
三個月之前小李懷著一顆好奇、認真的心態來到公司,把公司當做了未來奮斗的棲息地,然而三個月的時間之后,竟讓這位陽光、自信的小女生變得無比的“喪”。當她提出要走的時候,我問過她一句話,你是真想辭職嗎?
她猶豫了一下,眼神中已經看到了答案。我說,一切都不要先著急,一切都會解決。
她答應了要留下來。
不過下午卻填寫了離職書!
我想這背后肯定會有原因,馬云先生曾說,一個人離職無非就兩點原因,要不是錢沒到位,要不就是工作不開心。對于剛剛成為拆遷戶、富養了三只貓咪的小李來說,顯然不是為了那幾個三瓜兩棗。
小李離開公司,或許是一種解脫,對于未來,她心中已有規劃。平時不言不語,并不代表沒有生活的規劃,對理想的追求。
我們有時總認為說話直言直語的人,情商較低,不過當情商較高的人和你聊天時,你又不知道別人在說什么,處處為你著想,卻反而說別人言語啰嗦,邏輯混亂,當有一天要真的離開時,絕對是悄無聲息的。
對于初創型或業務不穩定的公司,沒有多少權利去苛刻和質疑員工,不然會被員工無情的炒掉,原因就是你家的廟太小,而我的確是一條龍,哪怕現在不是。
3
眼界和格局成就人生
再來看看咱們國家的歷史和職場有什么關系吧?為什么中國能有上下五千年歷史,而現在一些發達的西方國家卻不能歷史文化延綿,這很大程度上取決于一個民族的思維形式和處事態度。
我有幾個朋友在國外工作,國外是按照KPI來考核職工的,給你定了這個月銷售額要達到100萬美元,公司上層不會關心靠什么途徑達成,也不會體諒你的不易和辛苦,他們只注重結果。
如果中國也實行這一套,那將是推諉扯皮的開始,因為國人的腦筋都是曲線并錯綜復雜的。
當你完成一百萬業績的時候,領導會考究你的工作過程;當你未完成一百萬業績的時候,領導會著重考量你辦事的能力。總之在中國的職場,你做出成績不是最重要的,而是取決于領導喜不喜歡你。
銷售部門有一位90后的小姑娘,剛來公司的時候,對于業務什么都不熟悉,不過卻有一股初生牛犢不怕虎的學習勁頭,領導對她的態度也是平平淡淡。
不過就是這樣的一位小姑娘,在入職第二月就打破前輩保持的銷售記錄,有鮮花,也有掌聲,還有獎金。
總以為這樣可以得到部門的認可,但職場恰似是一個無底深淵,除了業績和個人價值輸出都會灰飛煙滅,曇花一現。
有一次和這個小姑娘聊天,我問她,工作完成的很好,應該很開心吧?
她說了一句話讓我至今難忘:“鳥兒是渴望天空的,因為天空足夠遼闊,魚兒也同樣期盼回到海洋,因為海洋豐富多樣。”
這個小姑娘的格局不會只局限于這個小團體,領導的認可或許在她眼里一文不值,因為有更高的格局,或許現在只是給自己賦能。
很多大師說一個人的成功是源自性格、命運,那不妨再思考另外一個衡量人生的詞語——格局。
4
沉淀、謙卑、中庸
我有一個很好的朋友,分享過一件事情,或許是對格局最好的解釋。朋友在參加商業聚餐時,同時收到兩張業內很有名氣的大咖名片,觀察兩張名片卻看出了一個人格局的高低。
一張名片正反面寫滿了各種頭銜,榮譽稱號,而另一張則只有一個姓名、職位和手機號,反面是公司的logo。職位都是副總裁,朋友卻說,前者下邊只是一個30多人的小團隊,后者則是享有近千人規模的上市集團副總。
朋友當時悶悶不解,次日相約上門請教,副總裁的一句話讓朋友慚愧不已:“我們有緣,一個手機號足可以找到彼此,又何必在乎這些看不見摸不著的稱號呢。”
有很多過來人說,越牛掰的人越謙卑,越高調的人越咆哮,但不知咆哮過后會讓自己獨自一人在風中飄蕩。
借用馬云先生的一句話:“發令槍一響,你是沒時間看你的對手是怎么跑的,只有明天是我們的競爭對手。”
在互炒魷魚的職場天地,淘汰我們的有可能不是公司,恰是這個時代下的我們。不過在任何一個崗位沉淀自己,謙卑學習,中庸處事才將是領先賽場的唯一秘訣。
—?THE END —
本文來源:首發公眾號@多彩旅程,作者三葉,曾OPPO培訓講師,自由寫作者,簡書作者,用身邊的小故事講述職場大規則,汲取向上力量,逃出平庸舒適區。
故事講述職場大規則,汲取向上力量,逃出平庸舒適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