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文|蝸牛爬行者
大學的最后一年即將到來,我迎來了大學的第三個專業,心理學。
正文
今年是我大學的第五年,按理說我早該和大多數我的朋友一樣,已經畢業,有的繼續讀研,有的參加工作,而我正在步入本科的最后一年。在這四年里,前兩年獻給了酒店管理,后兩年獻給了國際研究,最后的這一年我決定獻給心理學。
身邊有人說我不安分,不踏實,想法多,我承認我的確不那么安分,總想突破所謂的“常規”去做一些自己想要的改變。如今看來,這種“不安分”給我更多的是收獲許多不一樣的經歷。
高中畢業時還對自己也對社會所知甚少,不知道哪些專業具體的是做什么的,也更不知道自己到底適合做什么,只是記得從外界聽說的最多的就是“好就業”,“能來錢”。
在當時,我在心里就是排斥這種所謂的“專業選擇觀”,為什么我選擇一項專業非得奔著人氣去,奔著錢去。但因為在那時候,我確實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適合什么,我便選擇了一個家人認同而我自己也不排斥的專業。
那就是我大學的第一個專業,酒店管理。
01
我現在習慣把我那段酒店管理的歲月稱為“對自我的探索”,一個剛高中畢業,離開家庭保護,社會經驗為零的孩子哪里能知道自己到底適合什么到底想要什么。
人總是在后來的經歷和摸索中才慢慢了解自己,知道自己真正想要的生活是怎樣的。
可是,在中國的常規模式下,大多數人的成長道路就是一環接一環,緊緊相扣,我們壓根沒有一個機會去說,讓我們先來試一試,看看自己到底適不適合。
酒店管理的頭一年主要是理論知識的學習,我就像在高中學習一樣,按部就班地學習,考試,想著拿高分。我沒有思考過未來,只是近乎麻木得專注于學習。
現在我偶爾還會埋怨自己,為什么不早一點改變,可是后來我想明白了,改變從來就不是一次突然的行為,它需要一段時間的不滿現狀,到之后的思考,最后才到量變形成質變的改變。
第一年,我沒想過改變,因為當時的我還沒有具備改變的條件。單純的理論學習讓我根本發現不了我不喜歡酒店管理,對于普通的經歷過高考的中國學生來說,科目這種東西,我們哪里想過喜不喜歡,語數外政史地理化生,誰能每一樣都喜歡,可照樣還不是學習,做題,考試。
直到2014年的實習,我才開始從實踐中慢慢的感受到我想要的是什么。
在這其中,旁人看到的可能是你突然的改變了,而只有自己知道從放棄到重新選擇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人之所以不能隨心所欲,是因為還有一樣東西,叫做顧慮。
在面臨重大選擇的時候,我常用的方法,是畫一個天枰,天枰左方寫上改變之后我會失去的東西,天枰右方寫上改變之后我會獲得的東西,往往在最后一比較孰重孰輕,就作出了自己的選擇。
魚與熊掌不可兼得,這也想要那也想要的好事很少。關鍵抉擇的時候,只能以自己最想要的東西為準,舍棄對自己不重要的因素。
02
大學第二個專業,國際研究。
每次別人問我學什么,我都會愣一下神,想想怎么回答,“呃,比較難解釋。” 最后吞吞吐吐的說出來,得到的回答就是“聽著好高大上的感覺”。
選擇這個專業可以說純粹是來自于興趣,希望自己知道的更多更廣,以國際化的視野去看待很多事情。至于高大上,其實所謂的高大上的東西,不過就是存在于我們生活中很常見的現象,只是業余人士難以用專業的角度解釋出來。
偶爾我也會面對一些質疑,去年暑假碰到高中的一位老師,問到我的專業,他的回應是“這專業聽著就不來錢啊”,我不知道說什么,只是笑了一下。因為我知道即便我說我覺得喜歡就好,開心就好,但對于一個認為錢最重要的人來說,我不過是一個幼稚天真的人。
這里面從來就沒有誰對誰錯,每個人追求的東西不同自然會影響到選擇的不同,你追求你的金錢至上,我追求我的喜歡至上,大家互不干涉互不評價就好。
兩年后的今天,我沒有對這個我自己選擇的專業失望。它給了我想要的東西。
昨天參加一次考試,考官問我,你覺得你的專業給你的最重要的東西是什么。我幾乎是一秒作答,“一種思維模式的改變”。
考官很吃驚地看著我,我知道他為什么吃驚,吃驚于為什么我沒有回答金錢,成功這一類的答案。
金錢和成功固然重要,但是知識并非僅僅是一種牟利工具,的確,獲取利益可以是知識作用的其中一種,但它永遠不能是全部。
03
明天,我即將開始大學的第三個大一,心理學。
選擇心理學為我大學最后一年的主修專業,是在放棄了去日本交換之后做出的決定。
大多數我的同學,在成績允許交換的情況下,都在最后一年的上半年選擇了交換。因為我們選擇了二外是日語,所以自然大多數人都選擇了去日本交換。
剛開始我也不是沒有想過去日本交換,學我們這個專業的人,大多都是不安分的人,希望在年輕的時候多去一些地方,看看這個世界,獲得不一樣的經歷。能有一個機會去上一個陌生的國家待上半年,對于我來說其實是一個很大的誘惑。
后來放棄申請交換是因為一些客觀原因,總之是非常坦然得放棄了,并未有太多的遺憾,因為我總是隱約相信,我的未來里還有這樣的機會,只要我尚有著一顆不安分的心。
放棄交換就意味著要選一個另外的專業學習。絕大多數我們專業的學生都選擇了與我們專業相近的專業,很簡單,因為好拿學分,不至于太挑戰。
我卻選擇了心理學,和我現在的專業完全兩個領域的專業,一個人文科學,一個社會科學。
原因其實很簡單,既然放棄了交換,待在這,我就得學個自己真正感興趣的東西。唯有這樣,才能讓我不后悔我曾經做出放棄交換的選擇。 因為我不虧,我失去了一份異國生活的經歷,但同時也收獲了體驗新領域的快樂。
心理學是我當時除了國際研究的第二選擇,我申請過,還被拒絕過,因為他們不滿意我的酒店管理學習背景,認為不適合。當時收到拒信的時候,我想的是,心理學,我這輩子與你無緣了。
當時的我又怎么能想到,兩年后的今天我就要進駐心理學系了。將向知識的三大領域之一的社會科學進發。
事實總是證明,人生總是會有驚喜發生,你曾經放棄的東西也許哪一天你會再收獲,你曾經錯過的東西也許哪一天會再遇見。所以,永遠不要懷疑未來的可能性,永遠不要畏懼改變。
昨天的考試,考官最后問我一個問題
“你覺得對于年輕人最重要的是什么?“
“經歷,勇于做出改變,相信未來的無限可能性,經歷才是人生的最大的財富。“
共勉。
文|蝸牛爬行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