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二章
“美學概論”這門課,無疑是校園里一道獨具魅力的風景線。它不像其他課程那般嚴肅刻板,而是帶著一種靈動的氣息,吸引著眾多學子探尋美的奧秘。而教授這門課的黃靜姝老師,更是這道風景中最為亮麗、耀眼的色彩,宛如夜空中最璀璨的星辰,照亮了同學們探索美學之路。
黃靜姝老師,人如其名,恰似春日里靜靜綻放的花朵,美得溫婉動人。她的美并非那種張揚艷麗的美,而是如同山間清泉,潺潺流淌,給人一種寧靜而柔和的感覺。雖說年近四十,但歲月似乎格外優待她,在她臉上只留下了少許溫柔的痕跡,看上去也就三十出頭的少婦模樣。她的皮膚白皙細膩,泛著淡淡的光澤,仿佛時光也不忍心在她身上留下過多的印記。
班上那個古靈精怪的賈成功同學,向來以幽默風趣、妙語連珠著稱。有一次課間休息,他一臉陶醉地站在講臺上,手舞足蹈地發表高論:“你們知道嗎?要是黃老師生在古代,再年輕個二十歲,那絕對是傾國傾城啊!什么西施、貂蟬,在黃老師面前都得黯然失色。那‘沉魚落雁’‘閉月羞花’的典故,放在黃老師這兒都不夠形容她的美。就算嫦娥姐姐和芙蓉仙子一塊兒來,那也得對黃老師甘拜下風!”他一邊說著,一邊夸張地比劃著,那模樣逗得同學們哈哈大笑。
這話一出口,立刻在同學們中間引起一陣哄笑。一向穩重的鄭思邕笑著打趣道:“四弟啊,你可真是把黃老師捧上了天,好詞兒都讓你一個人用絕了,以后別人還怎么夸呀?”大家你一言我一語,笑聲在教室里回蕩,久久不絕。有的同學說賈成功太夸張,有的同學則跟著起哄,讓賈成功再接著夸,整個教室充滿了輕松愉快的氛圍。
終于盼到了又一周的“美學概論”課。那天,陽光透過窗戶的縫隙,輕柔地灑在教室里,形成一道道明亮的光柱,塵埃在光柱中飛舞,仿佛也在為即將開始的課程歡呼。黃老師邁著輕盈的步伐走進來,她身著一襲淡雅的春裝,那衣服的顏色就像是清晨薄霧中的一抹嫩綠,清新又自然,仿佛帶著春天的生機與活力。衣服的材質柔軟輕盈,隨著她的走動輕輕飄動,更增添了幾分靈動之美。
她濃密的頭發用一塊精致的花手絹隨意地挽起,幾縷碎發俏皮地垂在臉頰旁,恰到好處地修飾了她的臉型。那花手絹上繡著淡雅的花紋,與她的春裝相得益彰,看似隨意的裝扮,卻處處透著精心的設計。整個人顯得既隨意又灑脫,仿佛從畫中走來的仙子,遺世獨立,散發著獨特的魅力。
鄭思邕的目光一下子就被吸引住了。他坐在座位上,眼睛直直地盯著黃老師,仿佛被施了魔法一般。他仔細端詳著黃老師,心中暗自思忖:黃老師這樣的打扮看似平常,實則處處透著用心。有時候,越是簡單的東西越蘊含著不簡單的韻味。就像眼前的黃老師,在不經意間,仿佛把自己裝扮成了從畫中走出的女神。女神來教授美學,這搭配簡直絕了!想到這兒,鄭思邕忍不住嘴角微微上揚,心里還默默念叨著:還說人家賈成功會夸,你自己這夸起來也絲毫不遜色呀!
“同學們,今天我們來講美的客觀性和主觀性。”黃老師那溫柔的聲音在教室里響起,如同春風拂過湖面,泛起層層漣漪。她的聲音輕柔悅耳,帶著一種獨特的親和力,讓人聽了如沐春風。“美有沒有客觀性呢?”黃老師微微歪著頭,眼神中透著溫和的笑意,那眼神仿佛能看穿同學們的心思,鼓勵大家積極思考。“當然是有的。比如說,一簇盛開的鮮花,那嬌艷的色彩、馥郁的芬芳,讓人賞心悅目;還有一處秀麗的山水,巍峨的山峰、清澈的溪流,大家說美不美?”同學們紛紛點頭,異口同聲地回答:“美!”那聲音整齊而響亮,充滿了對美的認同。
“對呀,這就是美的客觀存在,也就是美的客觀性。”黃老師微笑著肯定大家的回答,她的笑容如同春日暖陽,溫暖著每一個同學的心。“這些自然景觀所具有的色彩、形態、氣味等特征,是客觀存在的,不依賴于我們的主觀意識。無論我們是否在場,是否欣賞,它們的美都實實在在地存在著。”
“那么,美有沒有主觀性呢?”黃老師頓了頓,目光在教室里緩緩掃視一圈,與每一位同學都進行了短暫的眼神交流,仿佛在與大家進行一場心靈的對話。“也是有的。有些東西或現象,不同的人看法可能截然不同。你認為它美,它就是美的;你認為它不美,那它在你眼中就缺乏美感。”
說到這里,黃老師稍微停頓了一下,給同學們留出思考的時間。然后她繼續說道:“就拿社會制度來說吧,中國的社會主義制度,咱們都覺得它好,從人民的幸福生活、國家的穩定發展等各方面來看,它是美好的。它保障了人民的基本權利,促進了社會的公平正義,推動了國家的繁榮昌盛,這些都是實實在在的美好體現。可是西方一些國家卻持有不同的觀點,他們認為不好,也就是不美;同理,西方的社會制度,他們自己覺得是好的、美的,強調個人主義和自由市場經濟,但我們卻有著不同的看法,認為存在諸多不足,比如貧富差距過大、社會矛盾激化等問題,所以我們覺得它是不美的。這就是美的主觀性。”
聽到黃老師深入淺出的講解,鄭思邕若有所思地點點頭,感覺很有道理。思緒不由自主地飄回到高二那年,他和小伙伴們去山里參加勞動鍛煉。剛到那里時,眼前的山水讓他們這些城里的孩子驚艷不已。連綿的山脈像是大地的脊梁,高聳入云,山上郁郁蔥蔥的樹木像是給山脈披上了一件綠色的披風。特別是一場雨后,山間云霧繚繞,一朵朵潔白的云朵如同輕盈的仙女,纏繞在山腰。遠處的山巒在云霧中若隱若現,仿佛一幅水墨畫卷徐徐展開。山間的溪流清澈見底,溪水潺潺流淌,發出清脆悅耳的聲響,仿佛在演奏一首美妙的樂章。鄭思邕忍不住大聲贊嘆:“太美啦!”
可一旁一位當地的老鄉卻一臉平淡地說:“有啥美的,窮山惡水罷了。”當時鄭思邕很是不解,看著老鄉那習以為常的表情,心中滿是疑惑。如今想來,這不就是黃老師所說的美的主觀性嗎?他們這些城里的孩子,偶然來到山里,一切都是那么新奇,眼中看到的景色處處都充滿了美感;而那些長期居住在大山里的農民,日復一日面對同樣的山水,生活的壓力讓他們無暇欣賞這份美景,甚至覺得這些山水給自己帶來的只有勞作的艱辛,比如耕種土地的艱難、出行的不便等,自然也就難以感受到其中的美了。
美,的確是一種奇妙的東西,大家都能真切地感受到它的存在,可真要把它說清楚,卻又無比困難。也正因如此,直到現在,學術界還沒有一個能讓所有人都認可的關于“美”的定義。古往今來,無數的哲學家、藝術家都試圖給美下一個準確的定義,但都未能達成共識。有人認為美是和諧,有人認為美是比例,還有人認為美是情感的表達,但每一種定義都有其局限性。
黃老師上課有個特點,她不太善于提問,而同學們也很少主動舉手提問。倒不是不想問,只是在黃老師那溫柔舒緩的講解中,大家常常沉浸在知識的海洋里,不知不覺就忘了提問這回事。黃老師的講解就像是一條平靜流淌的河流,同學們順著河流前行,盡情享受著知識的滋養,以至于忘記了周圍的一切。
“接下來,請同學們寫一篇有關美的客觀性的文章,下節課交給我。”黃老師微笑著布置作業,她的笑容中充滿了期待,希望同學們能夠通過這次作業,對美的客觀性有更深入的理解。“文章不用太長,一千字左右就行。這可不是讓大家寫那種嚴肅的學術論文哦,就是談談你們自己對美的客觀性的感悟。可以結合生活中的實例,也可以談談自己對某件藝術品的理解。”
下課鈴聲響起,同學們紛紛收拾書本準備離開教室。賈成功像只活潑的小猴子,一下子跳到鄭思邕旁邊,笑嘻嘻地說:“三哥,我看你在課堂上好像有問題要問呀。怎么,是對美學這門學問感興趣,還是對教美學的黃老師感興趣呀?”他一邊說著,一邊擠眉弄眼,臉上露出狡黠的笑容。
鄭思邕倒是毫不隱瞞,大大方方地說:“都感興趣唄!你沒發現今天的黃老師特別不一樣嗎?如果說李白憑借幾首詩詞就描繪出了半個盛唐的輝煌,我看黃老師,簡簡單單‘秀發一挽’,那氣質就仿佛詮釋了整個女神的魅力!”鄭思邕一邊說著,一邊用手比劃著,眼中閃爍著興奮的光芒。
賈成功眼睛一亮,忍不住贊嘆道:“三哥,你這夸起黃老師來,可比我那幾句精彩多啦!簡直說到點子上了!”他豎起大拇指,對鄭思邕的夸贊表示由衷的佩服。
正說著,夏姣和苗佳慧像兩只歡快的小鳥從旁邊路過。夏姣好奇地問:“你們這兒這么熱鬧,在說啥呢?”她的眼睛亮晶晶的,充滿了好奇。賈成功連忙回答:“鄭思邕在夸黃老師呢。”夏姣頓時來了興趣,眼睛放光:“怎么夸的,快說說。”她拉著苗佳慧的胳膊,迫不及待地想聽鄭思邕的夸贊。
賈成功剛要開口,鄭思邕卻突然搶過話茬:“想知道嗎?保密!”他故意賣了個關子,臉上露出得意的笑容。苗佳慧在一旁笑著調侃:“沒聽人說呀,狗……什么來著。”話沒說完,兩個姑娘就捂著嘴笑著跑出了教室,笑聲在走廊里回蕩。
鄭思邕望著她們離去的背影,朝著賈成功無奈地說:“得,你這一多嘴,這下可好,咱們都快成被調侃的對象了,感覺都吐不出象牙了。”賈成功撓撓頭,不好意思地笑了。他也覺得自己剛才有些多嘴,導致出現了這樣有趣又尷尬的局面。
欲知后事如何,且聽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