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寂千年的古苗寨村落,被一個叫做“公司”的現代化經濟產物徹底激活。
苗家民俗表演結束之后,我在德夯村里散漫。村落不大,只有一條街道,除了老人與孩子之外,幾乎所有的勞動力都投入到以公司化運作的景區經營之中。村落中心里街道兩旁,全部辟作飯店和旅館,我的午飯在一家名為“苗王宴”的飯店,剛剛結束表演的演員,立刻變身為餐廳服務員,景區導游員以及環境維護員。
這是他們居住的家園,也是他們經營的公司。
看到幾個年輕演員坐在酒店外,我湊上前去和他們搭訕。聽到我贊美他們的舞蹈,一個男孩子率先打開話匣子,所有的舞蹈者都是村子里自小一起長大的伙伴,彼此之間相互熟絡。苗族善歌舞,從小耳濡目染,人人都是出色的舞者。
說到演出,小伙子說,他們每天都重復表演很多場次,所有的演出流程,舞蹈動作早已爛熟于心,加上演員之間情感的默契,表演舞蹈已經成為他們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我突然想起《賣油翁》中的一句話“無他,唯手熟爾”,一切完美的技藝背后,都是從業者無數次汗水的重復。
矮寨德夯村自然景點眾多,有些位于山上,山峰或者瀑布,而我興趣不大,我更喜歡人文的痕跡,更喜歡旅途中與人的交流,和人的故事。
演出時,身旁坐著兩位學生模樣的年輕姑娘,手持畫板在寫生,用鉛筆線條勾勒苗家房屋建筑,雖稚嫩但已見有些繪畫功底。不由得夸贊幾句,兩個女孩笑盈盈地抬頭看我,算是答謝我的贊譽。午飯時恰好又遇到,便問她們畫作是否完成,可否給我欣賞?其中一個性格開朗些的姑娘,便打開畫板,我趁機掏出筆記本,要她寫點什么。
畢竟是學習書畫專業的,字寫得優美漂亮。她說來自四川內江職業技術學院美術系,名叫余文羽,趁著周末約了同校好友來旅行,豐富眼界,拓展視野。寫下名字,她似有遲疑,接著寫下,“人生相逢便是緣分,希望能夠有緣再見。”我說聲謝謝,她臉色微紅,合上寫生板招呼同伴進屋吃飯。
正是午飯時間,景區內人流攢動,她與同伴的身影立刻消失在熙攘人流中。這是山谷中一日內陽光最好的時刻,年邁的苗族阿婆用背簍背著嬰兒在街道慢慢行走,年輕的背包客腳步匆匆而過,所有的飯店廚房都蒸騰散發出火爆熱烈的湘菜熏肉的辣氣。
她的簽名有些潦草,我又重新工整地謄寫了一遍,然后望著她的留言,癡癡地發呆。
街道兩旁有阿婆兜售自制煙卷,統一的名稱叫土匪煙,包裝盒上品牌叫“四丫頭”,大概是源自多年前那部著名的電視劇《烏龍山剿匪記》中的人物。剛進景區門口時,一盒紙煙要價10元,在景區內便跌到3元一盒,還有10元五盒的賣家。游客都喜歡嘗個新鮮,于是我買來一盒,打開遞給湊上前來的路人分享。煙草的味道很淡,煙絲干燥而纖細,在指尖燃得飛快,吸了幾口,沒有什么特殊感受,便從此對湘西的土匪煙有了評判,到了鳳凰古城時,就再也沒有購買的興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