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做事情的過程中,最大的障礙其實來源于執(zhí)行者自身的心智模式。阻礙執(zhí)行的因素有這六點
1.追求完備
具備條件的人,在達到一定程度的時候,其執(zhí)行力就會降低。為什么是這樣呢?有三因素:
一,一個人一旦有了充分的資源,就想把自己所有的資源都發(fā)揮出來。因為力量分散,越是想發(fā)揮所有的資源,力量就越分散,一旦力量分散啦,事就辦不成了。比如,手里攥著一百萬,就會想著這一百萬怎么花,這樣一來六十萬的方案根本就不考慮,非要做個一百萬的方案!結果可能就錯失良機。
二,因為資源比較完備,所以就想做一個更加完美的計劃出來。在計劃上花了大量的時間,但是卻沒有行動。這等于說,在圖紙上畫了十年,卻沒有去蓋房子。結果畫出的只是圖紙,一件藝術品。別人的圖紙雖然不完美,但上人家的房子已經(jīng)蓋起來了,住進去了。總想做出一個完美的方案后再行動,結果永遠在設計中,沒有行動。總想做一個特別棒的方案,結果到最后什么都沒有。
三,總想著把事情從一開始就做得滴水不漏。要知道,事情總是變化的,是需要調(diào)整的。不要因為眼前的框架方案有漏洞就不敢行動,因為漏洞可以在前進中調(diào)整。比如上班前,是否需要在家里把身上所有的衣服都弄得整整齊齊的?其實不用,上班的路上一樣可以調(diào)整。在路上可以把領帶打好,可以穿上大衣,沒必要在出發(fā)之前把所有事情都做得那么妥帖。
追求完備點人有兩個特點:第一,性格上追求完美;第二,擁有很多的資源。其實資源有限就可以了,資源太多反而會成為累贅。做事情的時候,準備到60%就可以動手了;如果準備到80%,就必須動手了。剩下的20%怎么辦?可以做前進中調(diào)整。資源太多是累贅,我們要堅守80%的原則。如果準備的程度超過了80%,再準備反而會阻礙執(zhí)行的效率。
用一條曲線來描述,執(zhí)行的效率和準備的程度是一個開口向下的拋物線關系。隨著準備程度的上升,執(zhí)行的效率也會上升。但是,當準備程度達到80%左右之后,再增加,執(zhí)行效率反而會緩慢下降。所以我們要守住80%的原則,凡事能準備到8成就可以動手了。
2.爭議結果
在事情沒做之前,對結果爭論太多,反而會降低執(zhí)行效率。
很多時候,事情還沒做,大家就開始爭議;這筆錢掙到了,怎么花?有人說,買車。有人說,不行,買車干嘛,應該蓋樓。有人說,蓋樓可不行啊,不如投入再生產(chǎn)。于是爭來爭去。結果在爭論過程中,掙錢的機會就被別人搶走啦,爭議錯過啦實施的機會。因此,在事情沒有做之前,對結果爭論太多,反而會降低執(zhí)行效率。
那么應該怎么辦?做任何事情之前,首先都要有一個一致的目標。為啦在目標上達成一致,我們可以把事情分成兩段:一階段和二階段。我們把能達成一致的放在一階段,把不能達成一致的放在二階段,二階段的事,可以暫時不考慮。
孫權與劉備聯(lián)盟的時候,孫權問劉備:“劉皇叔,如果我們兩一起吧曹操打敗啦,你說天下是姓孫還是姓劉?”如果劉備說:’當然姓劉!大漢的天下嘛!“那么孫權就會說:”當然姓孫,因為我實力強嘛!“這樣兩人爭論起來,也就甭打曹操了。但是劉備不這么說。劉備說:”我們現(xiàn)在一起努力,在第一階段先把曹操打敗。打敗之后天下形式怎么樣,等將來我們再細商量,眼前的事情是先要打敗曹操。
這就是一個很不錯的執(zhí)行思路:找一個大家能接受的共同目標作為第一階段,先做著,以后的事情以后再說。如果第一階段做不成,第二階段就是空想。這就叫“回避分歧,守住一致”,這樣就可以有效地提升執(zhí)行效率。
3.沒有驅(qū)動
做事要有驅(qū)動力。這就好比汽車要有發(fā)動機,沒有發(fā)動機,再豪華的汽車也只是一堆廢鐵。
執(zhí)行的動力從哪里來?四個字——利害相關。如果一件事根你的利害不相關,你做的時候肯定不會付出100%的努力,即使做了,質(zhì)量也不好;而一旦這件事利害相關了,那你就會全力以赴地做了。
如果有一堵高墻,你過不去怎么辦?西方有一條諺語:如果你過不了高墻,怎么辦?你把新買的鉆戒摘下來扔過去,當場你就會有很多方法過墻。你之所以找不到過墻的辦法,是因為過墻這件事根尼厲害不相關,墻那邊沒有你想得到的東西。因此,只有把成本加進去,才能找到方法;只有利害相關,才能提升效率。做每件事情,不管大小都盡最大的努力,才能取得輝煌的業(yè)績。
4.習慣拖延
習慣性拖延的核心在于人有逃避心理,每當面臨艱巨任務的時候,那個偷懶的自己就會跳出來對你說:這兒有活要干,那兒有活要干!本來平時眼睛里就沒那么多活,但是一旦有任務的時候,逃避思維會讓人發(fā)現(xiàn)很多要干的~瑣碎而容易的工作,以此來代替自己不愿意做的艱巨任務。
避免習慣性拖延的三種方法:定時定點~挺過十五分鐘~大畫面思考。創(chuàng)業(yè)思維管的事產(chǎn)生,邏輯判斷思維管的事整理和剪枝。
5.沒有靶心
靶心是靶心,目的是目的。目的可以有很多,但喵靶心只能喵一個。雖然說靶心不概括所有目的,但只要將靶心打中來,所有目的就都能達到。目的可能是上級提出的要求,但靶心是自己做工作的風格。每個人做事情風格都不一樣,就是因為大家定位的靶心不一樣。不過沒關系,只要把靶心打中了,所有的目的都能達到。
6.人人竭力
工作不是人人竭力,而是人人用力
要死很多人認為,執(zhí)行力提升就來自人人玩命工作,工作就會出大事。所以,我們工作不是人人竭力,而是人人用力,這力量只要用得差不多就行了,我們反而不強調(diào)一定要廢寢望食,把一切都獻給工作。當然,我們有關鍵任務的時候,可以讓大家廢寢忘食玩命干,但是玩命干一段時間,一定要休息,同時他干工作,你幫他去照顧家庭,幫他去考慮個人后院的事,這事一定要平衡。
總之,在執(zhí)行過程中,一定要對以上六點有個清醒的認識,努力快去避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