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希臘有一個雕刻家,叫皮格馬利翁(Pygmalion)。他得到了一根象牙,按照心中最完美的女性的樣子把它雕成了一個美女,作品誕生后,非常完美,以至于皮格馬利翁自己愛上了這個雕塑,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繆斯女神終于被他的誠心所打動,讓這個雕塑“活”了過來。最終,皮格馬利翁和這個象牙雕塑變成的美女幸福地生活在了一起。于是,心理學就用皮格馬利翁效應,表達你期待什么,就會成為什么這種現(xiàn)象。皮格馬利翁效應還有另外一個名字,叫做自證預言 (Self-fulfilling Prophesy),是說你期待什么,往往就會得到什么。
自我期待創(chuàng)造自身成就:
自我期待心理具有強大的作用力,舉個例子,改革開放之初,中國有兩個地方的農(nóng)民開始走出家鄉(xiāng),一個是四川人,另一個是浙江人,這兩省的人民都勤勞肯干,吃苦耐勞,開拓和奮斗精神都沒得說,起點也相近,但是浙江人自古經(jīng)商,對自己的期待就是要有自己的事業(yè),要當老板,因此不管是販賣服裝還是做眼鏡生意,總是自己做,多年之后,很多人都真正有了積累,有了自己的事業(yè)。而大部分四川人,限于沒有歷史積累,眼界不高,自我期待就是賺點錢養(yǎng)家,大多數(shù)從事出賣體力的勞動,很多人在多年拼搏后還是在原點附近,只是養(yǎng)大了子女,然后又開始新的打工輪回。
時代在進步,同樣來自巴蜀的奇女子羅玉鳳,可以說就是一個反例,鳳姐出身貧寒,老天給的條件,客觀說有點開玩笑,如果她像絕大部分人那樣認同自己的命運,那么最大可能就是在重慶老家艱苦度日,無非就是帶大幾個子女。但和大部分吃瓜觀眾不同,筆者一直認為鳳姐是個有腦子的人,她的自我期待就是不認同自己的出身,要改變命運,因此,她第一步走出家鄉(xiāng),來到中國最大的城市上海,發(fā)現(xiàn)打工也改變不了命運,然后是放出一系列驚人的說法,終于成為網(wǎng)紅(不能確定是否有意策劃),在最紅的時候,又輾轉(zhuǎn)到美國,聽說日前已經(jīng)拿到綠卡。當然不是說美國綠卡就是成功,鳳姐不過是在唐人街做著給人美甲的工作,但相對鳳姐的出身,可以說命運已經(jīng)被改寫,特別是了解到鳳姐居然給大涼山的孩子們捐款十萬,不由讓人刮目相看。鳳姐至今也是很多人心中的笑柄,但是真的可以說是一部奮斗史,這一切來源于鳳姐對自己命運不同的期待。
心理投射決定人際關(guān)系:
自我期待,決定人生的高度,對別人的期待,決定人際關(guān)系。
我們都有這樣的生活體驗,有些人看誰都不順眼,慢慢的,周圍的人就真的會產(chǎn)生敵意,一個人總是看到別人的優(yōu)點,那么他的周圍就充滿善意。這在心理學上叫投射認同,指的是人們會無意識地誘導別人,讓這個人產(chǎn)生一種特定的行為。
心理投射一般有以下幾種方式:
(1)無意識地引導別人做一些你接受不了的行為,然后再懲罰他人;(2)把優(yōu)秀的特質(zhì)寄托在別人身上,通過把它投射在別人身上,讓這種特質(zhì)繼續(xù)保存下來;(3)用你身上具有的某種品質(zhì),召喚出其他人身上跟我們相似的東西;(4) 在你的鼓勵下,對方會越來越表現(xiàn)得符合你的預期。
當你假設(shè)你的周圍是一片鮮花的時候,環(huán)繞你的就是一片花園;當你認為你的周圍充滿了冷漠與無情, 那你就將被整個沙漠所淹沒;當你在認真提防周圍的人試圖詐騙你、占你便宜的時候,你的周圍,充滿惡意的人就會越來越多;當你以善意的眼光去看待每一個人,你會發(fā)現(xiàn)即便是盜賊也會有人性的閃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