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想得太多,做得太少!7天讓你擺脫拖延癥》
1.10秒行動
心理學上有個“蔡式效應”,是說人天生追求圓滿,做事只要有一個開頭,就會本能地希望能夠把它完成,不再拖延。
萬事開頭難。還記得微習慣嗎或者飛機起飛法嗎,一旦開始第一步,剩下的999步就容易多了。10秒行動大概也是這個原理,最主要的是,我們不應該把事情想的那么壞。那么難。別忘了,麻煩是人生的幸運袋。又或許真的太難了,那我們就分步來做,讓自己處于拉伸區(qū)。
萬事開頭難,也可以換個想法說,現(xiàn)在很多人都有拖延癥,特別是年輕人,因為他們不知道拖延癥帶來的后果。拖延癥不僅浪費人生,而且面對以后的工作也很不好。感覺大人們沒什么拖延癥,因為如果不立即完成,后果會很嚴重。其實,拖延癥并沒有那么難改,就是開頭艱苦一點,熬過去剛開始那段時間,到之后習慣了,也就還好。
所以,別再拖延了,人生一共就10個10年,何況現(xiàn)在已經(jīng)沒有10個了。
當我想拖延時,花10分鐘來個開始。比如洗衣服,做作業(yè),跑步等。
2.壓縮預留時間
數(shù)字的大小會對人產(chǎn)生影響。相對于大數(shù)字,小數(shù)字會讓人減小預期。
留有余閑,是一個好的習慣。但是,也不能留太多,那樣會讓我們失去那種警惕感,處于放松的狀態(tài),也就覺得沒有那么緊迫,然后就開始拖延。同一件事,想想自己曾經(jīng)在最好的狀態(tài)下,花了多長時間,那么就按這個時間來安排。而且這樣可以有更多的時間做其他的事情啦!最主要的,是要嚴格要求自己,而不是縱容自己。如果自己對自己都沒有一個很高的要求,又怎么會進步,你有拖延癥,誰也救不了你。
晨讀在我狀態(tài)最好的時候,是花了多長時間呢?
3.減法思考
人更傾向于先從痛苦中逃離,其次才是追求快樂,也就是做減法的動機比做加法的動機更強烈。
我認為這個第三點,才是今天晨讀的主要核心。因為,確實是這樣啊!太對了!
我還欠今天的自己100個單詞。
4.不要想太多
這是我自己面對克服拖延癥的一個方法,真的很管用。仔細想一想,其實,有時候,你有想過去做對不對。比如,你看見堆在那里的衣服,你有想過去洗,可是你腦子里又冒出一個想法,可我好累,還是待會再洗吧要不?往往到這步,基本上就是選擇后者了。
所以,不要去想,不要去想,不要去想!而是計劃自己待會要做什么。又或者,我們利用自己鍛煉決斷力的方法,直接決斷說,洗衣服!然后就不要再有其他方法。
而且,自己的決定,不可以后悔!
自律可以解決一切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