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落知風勁
原創2017-11-15作者:女兒 ?汶水濤聲
屋外,夜色如墨。門外,氣氛嚴肅。我獨自一人坐在屋里,握著一杯濃茶。我總想說些什么,可心里又充滿了迷茫,不解。深吸了一口氣,我沉重地靠在椅子上。
幾天前,媽媽便對我說:“你要是遇見你妹妹,你就勸勸她,她聽你的話。你,也別光幫她說話。”我淡淡的嗯了一聲,目光卻凝視在樓前的竹林上。
入冬了,竹葉開始枯黃,仔細看去,竹子之間卻也有些不同。有些圓潤飽滿,有些干枯發黃。
其實,我挺羨慕妹妹的,我想象中的事、希望做的事她幾乎都做過。我對她,就像干枯的竹子羨慕圓潤的竹子般。
又一天,放學后,突然發現花園里的竹子斷了幾棵,像是被砍掉了。我收回目光,抓緊上樓,回家。媽媽見了我又說:“有空勸勸你妹妹,她這個狀態真的很危險。”我還是嗯了一聲。
終于,一天晚上,妹妹來到我家。我欣喜的跑出去,媽媽卻把我推回了房間,我不甘心的撇撇嘴,在門口聽著爸媽怎么勸妹妹。一會兒,姑姑、姑父也來了,一同勸說她。我聽見爸爸說:“就算上不了高中也行,但是咱必須端正態度,按時回家,不能整天在外瘋。”
我的鼻子突然酸了一下。我記得我剛上初一的時候,妹妹對我說:“姐,以后我要考**中(某重點高中)。”那時候她才六年級。她上初二時,爸爸開玩笑說:“你要再不認真學,就只能考**中(某普通高中)了!”然后再一年,竟然到了這種地步!
我擦擦淚,去地下室拿書。走到門口,寒風刺骨。我遲疑了一會兒,走出樓道。月亮出來了,月光涼涼,照得手心一片慘白。花園里的竹子,只剩些枯葉,頑固的垂在上面,風一吹,颯颯作響,一片凄涼。
我走到幾根斷竹跟前,竹竿好像被小區的孩子扯拉過,有幾處破損。細看,那幾棵新生圓潤的竹子似乎破損的更嚴重。是啊,新竹雖好看,但是缺乏歲月的洗禮,少了韌勁顯得脆弱。而那些略顯干枯的老竹,因經歷過往年寒風的吹打,現在,在寒風中站的更加堅韌、挺拔。
回到家里,他們仍坐在客廳里談話。妹妹坐在一個小凳子上,神情中沒有不耐煩,卻也沒有懊悔,羞愧。眼睛盯著前方,卻找不到焦點。讓我想到了剛才樓下的那枝躺在地上的圓潤的斷竹。
我回到我的房間,月色如水,濃茶尚溫,幾口下去仿佛清醒了我的大腦。我知道我該做些什么,知道我該說些什么。閉上眼,記憶中的小女孩笑著說:“姐,我要考**中。”妹,你可知竹落知風勁,過早的脫離那糾纏的根,看似獨立、堅固,其實脆弱的如同秋后的蟬。
后記:本篇小文,是女兒考試時作的情景作文,被細心的老師當做范文印發給了同學們。一回家就嘰嘰喳喳的她,會把學校的一天見聞說個底朝天,當然也包括這篇范文。
于是我就細細的讀了一遍。里面有生活的瑣碎,也有對情景材料的強拉硬拽,整體而言是完整的,符合要求的。
古有格物致知之爭,今有女兒格竹勸妹之行。讀著上文,我覺得孩子們有了自己的意識,自己的想法,自己的處事風格。
“屋外,夜色如墨。門外,氣氛嚴肅。我獨自一人坐在屋里,握著一杯濃茶。我總想說些什么,可心里又充滿了迷茫,不解。深吸了一口氣,我沉重地靠在椅子上。”幾個短句,勾勒出了一副畫面,且信息豐富。
“其實,我挺羨慕妹妹的,我想象中的事、希望做的事她幾乎都做過。”就這么一句,沒有批評,沒有贊許,有的是她曾經成長中的迷茫、糾結和過后的釋然。
“月亮出來了,月光涼涼,照得手心一片慘白。花園里的竹子,只剩些枯葉,頑固的垂在上面,風一吹,颯颯作響,一片凄涼。”那樣的心情,就該有那樣的情景,此處不需要言語,需要的是用心體會。
“妹妹坐在一個小凳子上,神情中沒有不耐煩,卻也沒有懊悔,羞愧。眼睛盯著前方,卻找不到焦點。”這是一個細節描寫,“沒有、卻、找不到焦點”,點出了勸說工作的失敗。人的問題,說到底還是一個心的問題,沒有共識,很難達成統一行動,效果更是奢望。
“你可知竹落知風勁,過早的脫離那糾纏的根,看似獨立、堅固,其實脆弱的如同秋后的蟬。”“風、竹子、根”對應著生活的艱辛、孩子和父母,同時點題、表態一氣呵成。
生命不息,成長不止。生活沒有如果,天天都在直播。自我意識的形成,固化,標志著一個人的成型。孩子們,在成長。家長們,要跟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