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的格局》第四章圍繞職場,主要講如何幫助新人順利度過迷茫期。說到職場,想到最多的就是大家的各種吐槽,今天老板怎么兇了,明天同事怎么利用自己了等等,辦公室政治似乎從我們大學剛進入社會時,就極為反感、排斥和痛恨的,都想遠遠的逃開。
我對職場鮮有時間去認真思考,每天各種工作忙得沒有機會去想職場其他的關系,尤其人際關系,兩年多以來始終如此,當初選擇了一個工作氛圍輕松愉悅的互聯網公司,就是為了不讓自己去陷入那些亂七八糟的東西里面,畢竟什么都沒有的狀況下,急需投入的是盡快提升自己的核心競爭力。
可能是身處職場中,感覺便尤為明顯,每天關于職場的新聞、干貨撲面而來,今天讓我拋開那些吐槽的元素,來聊聊職場里的那些事兒。
1.尋找方向這件事,別人能給你一些建議,但最終還是需要自己去摸索。
對于初入職場的小白來說,迷茫是在所難免的,就像工作了幾十年的老油條,有時候也會感覺迷茫困惑,但隨著自己一步一步的經歷、感悟、成長,很多工作你會逐漸清晰的。大學剛畢業那會兒,在同齡人眼中,我可能屬于那種很明確自己奮斗目標的人,我自己似乎感覺也很清晰,為寫作事業戰斗一生。但真正走出校園后,我發現寫作是一個太過寬泛的概念,并且每個行業多多少少都需要一些會搞點文字工作的人才,很長一段時間我也是腦子不清晰的,所以告訴自己就這樣去不斷經歷吧,讓實踐告訴你答案,幫你找到合適的定位、崗位和公司。
大四下學期,在輔導員的推薦下,有幸進入洛陽市團委官方微博微信平臺實習,在那里我第一次接觸微博微信,以工作的狀態。雖然平時玩這些平臺是很溜的,但真正進入編輯后臺,才發現需要學習的東西太多。我是負責其中內容編輯板塊的,明顯感覺自己的語言因受新聞體的影響很死板僵硬,非常不符合微博微信這些偏社交類的活潑平臺,那時候就慢慢意識到每一個媒體平臺都有它特定的屬性和風格,你必須用人家能聽懂的語言在每個不同平臺上去自如表達,否則就不能吸引粉絲,也難以成為意見領袖或者大V。除了內容編輯之外,你需要充分了解微博微信這些平臺,需要關注業內很多優質大號,更重要的是你應該會一點排版和P圖技能,否則難以獨立完成一遍獨立的文章。那段實習只有短短的一個多月,但基本已經讓我做好了重頭再來的所有思想準備,我已經完全意識到學校與工作的不同,這的確是一個全新的領域,運用學校那點知識根本難以應對,你必須時刻做好重頭學習的準備。當年考了兩年研都沒有去上,很大一方面是感受到走入社會需要重新學習的緣故,所以準備從現在五社會學習歷練了。
第一次真正意義上的歷練是畢業后在鄭州的一份工作,現在回想起來它屬于電商領域,通過打造自身的字畫商城來出售。這是我工作以來每天任務最多的一份工作,有明顯的寫作規格和數量要求。每天上午寫6篇原創軟文,還是那種適合百度收錄的關鍵詞軟文,下午在各大社區平臺發布40篇原創或整合的軟文。在那里,我了解到互聯網平臺的紛繁復雜,也感受到百度在企業商業價值的重大,更明白了如何寫具有商業價值的軟文與文案。拋開這些巨大的工作任務不談,我對于商業文案的理解是極為欠缺的,殊不知純粹的自我感悟文字和文學創作,是沒有太多價值可以衡量的。當商業文案在我心中漸漸建立后,我開始漸漸清晰自己對于文字寫作的界定,究竟什么是有價值的文章?這也是我一直在思考的問題。這份工作做了大約9個月,離開有諸多原因,但不可忽視它對我職業生涯的意義,畢竟是第一份工作。人們常說,畢業后前兩三年的工作會決定你后半輩子的職業生涯,其中不無道理。
第三份工作就是目前在上海的工作了,從新媒體運營切入,一年后兼顧活動和市場推廣,擴大自身的技能范圍,是公司的需要,也是自身能力提升的需要。這份工作經歷時間最久,感悟也最深,在相當長一段時間我依靠經歷,去找到如何寫更利于企業價值的文案,如何提高自身的核心競爭力,商業社會企業的發展究竟是怎樣的等等眾多問題,而時間全部都給了我最清晰的答案。
工作已經兩年多了,如果現在誰問我目標是什么,我依然會說從文字切入做出點什么來,反而不是哪家公司、哪個職位、哪個薪資水平,我想或許這就是我的核心競爭力,不因脫離一家公司而完全失去任何價值和意義,可能這就是古典老師一直講述的超級個體,個人品牌的魅力所在吧。也正因為此,我覺得所有的一切都是出于變化中的,我只需要在我擅長的領域不斷學習其他技能,經受社會的變化,也一定有更多機遇和選擇。
魯迅說世界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就成了路。我們挺多很多職業生涯規劃的課程,可最終發現都不如一步步自己經歷后來的實在,所以當你還在迷茫和焦慮的時候,不妨盡快行動去實踐,讓自己的經歷告訴你答案,某種意義上來說其他人是幫不了你的,只能給你一些建議,而這些建議也不一定適用。
2.先求生存,再求發展,職場就是道場,工作即是修行。
剛畢業的新人讀這句話會覺得像大道理,不一定深刻理解,也更加不一定可以做到;而工作兩年多后,我再來看這句話,會感觸很深,無論實際工作中是否是這樣做的,但它的確是一個正確的定位,也覺得意味深長。當一個剛畢業的大學生,連基本的填飽肚子都滿足不了的時候,他怎么可能有更多的金錢和資本來支撐他其他的夢想和追求,所以首先是養活自己,再是如果更好的活著。大城市有很多“月光族”,工資月月花光還不一定夠,長期處于這樣的生活習慣中,是很難想象發展很好的。
職場就是道場這句話我沒有太多感悟想說的,但工作即是修行,這個感覺很有共鳴。修行需要時間、耐心和堅持,工作亦是如此,急于求成的心大多數人都有,但最終能堅持下來的并不多,這也就是成功的人還是少數的原因。工作兩年后自己的熱情和激情未減,但是心態已經冷靜平和了許多,越來越覺得工作就是一場修行,你要以泰然自若的狀態應對工作的所有挑戰,舉一反三、思考、沉淀可能是這個時期更多的心態,尤其是如果你一直持續在一個公司待著,更會有這種感覺。想要在一個崗位做到出色,貢獻更多的價值,是一條很漫長的道路,在不斷前進經歷的過程中,深度思考是極為重要的,你不必為各種換工作和跳槽奔波,可以在一個企業深度發展,那么這條修行的路是規則又有挑戰的,也希望所有職場人士可以修好這場旅行。
3.職場的本質是能力交換的場所。
這句話是我第一次聽到,后來在其他書里也看到了,乍一看的確是寫的很直接,也很本質,工作本來也就是一件為了生存而出賣自身腦力或體力的事情,但又覺得它描寫的不是那么真切,畢竟我們總會遇到一些企業,在那里我們獲得了生存、成長、朋友和幸福等等,單說是交換的場所,太多赤裸裸和不近人情了。
有些人在找工作的時候,對公司氛圍要求很高,大家都希望到積極向上、和諧團結的公司,不想陷入辦公室政治,或許在他們眼里職場除了是滿足生存的需求場所外,還有其他更多的意義,包括個人價值的實現。而我對這一感受是極有發言權的,第一份在鄭州的工作對我來說除了每天超大量的工作,就什么都沒有了,沒有領導的關心,沒有同事間的和諧,赤裸裸的壓榨和能力的交換所;但現在的工作不是,除了日常工作內容,你可以有自己的成長,與老板、同事相處和諧融洽,公司氛圍超級好,所以它可能是我們更多的存在意義。每家公司的基因和成長路徑是不一樣的,在選擇職業的時候經歷要調查清楚,讓自己進入一個有幸福感的企業,這對你每天的心情狀態是極為重要的。
4.你做一件事的方式,就是你做所有事情的方式。
這句話從不嚴格的角度來分析,還是有一定道理了。我們經常說從一個人的做事方式和態度,可以看出他的人品,都是側面映射,不無道理。在這里我并不想花太多筆墨去分析這句話的正確與否,而是想分享大家幾點做事的方式,希望可以引起一些共鳴和重視。
注重細節。近年來運營界很熱的一個詞是“精細化”,在我看來運用到其他領域就是把握細節,環環追求完美,達到極致。細節決定成敗的例子雖不是時時上演,但工作認真、細致,生活精致是一種追求和態度,很多人越來越明白其意義。當我們將一件件小事都做好了,才有將大事做好的可能。
負責靠譜。難道是社會上不靠譜的人越來越多了嗎?就連找男盆友這件事,很多女生首先要求的也是要靠譜、負責人,沒有責任心的人不要。工作中就是亦是如此了,如果你給上司一種不靠譜的感覺,那你就糟透了,他可能不會委你重任了,想到你可能就覺得會搞砸,所以建立與領導同事之間的信任很重要,你要從日常工作的小事兒中,認真負責,讓別人愿意相信。
在這里有太多內容可以展開來寫,就不再一一列舉了。希望每個人在決定做一件事情的時候,就專心致志的投入,盡可能完美的將其做好,這樣對人對己都是最好的回應方式。
5.你要有能力脫離組織,即使離開組織也能很好地生存下去。
在這里并不是鼓勵大家要不斷離開組織,而是強調工作中的核心競爭力,你不可替代的價值。在大三時就聽院長講到過這個詞,她說大學的意義究竟是什么,四年后你將擁有怎樣的核心競爭力,去走向社會?那時我就開始思考這個問題,也總是反問自己,我有什么樣的核心競爭力。工作后我慢慢明白,也對核心競爭力這個詞有了進一步解讀。我們應該有一種能力,一種在這個崗位或企業,一般人難以替代的能力,這種能力的達到來自于不斷的學習、經歷、成長和反思,自然也是一個漫長的過程。
或許有些人遇到過失業、辭退的狀況,所以會更加明白核心競爭力的重要性,但如果是在競爭力超強的大公司,也會存在能力比拼的情況,所以大家都希望自己足夠強大。人,想要有更多選擇的機會和自由,一定要有自身核心的競爭力,哪怕不是最優秀的,超越同行人或同齡人一截就是極好的了,關鍵是你要有讓自己逐漸優秀,超越他們的心和勁頭。當你有足夠的能力,或許也可以自己開公司,做老板,不必受制于人,看別人臉色。
6.終有一天,我們會以自己心安理得的方式,在喜歡的地方,做著自己喜歡的事情。
千磨萬擊還堅勁,梅花香自苦寒來。想要以自己喜歡的方式過一生,就要有足夠的付出和準備,沒有隨隨便便的成功,每一份成功背后都是沉甸甸的汗水與淚水。現代社會,尤其個性的90后,更是敢于追求自己想要生活的一代人。棄學、離職環游世界的人比比皆是,自由職業、斜杠青年處處都有,更多人希望按照自己想過的生活方式存在。有的人家庭富足,不必考慮先決條件即可實現,而更多人的現狀是難以滿足自身需求,能做的更多是曲線到達。青春年代,你要使勁去折騰和拼搏,這樣等到一定年紀,你就可以過自己想要的生活了,更多時候我們是走這樣一條道路。
遇到很多同齡人目前正做著自己并不喜歡的工作,但還在堅持著,他們希望通過現在的積累,等到有能力和資本去做自己未來想做的事情,在我看來也是很好的,畢竟你正處在的階段不一定能撐起你現在的夢想,而你就需要將夢想延后,通過其他方式去達到。感恩自己的人生,做著自己喜歡的工作,以自己喜歡的方式在喜歡的城市活著,但愿更多人能直接找到自己想要的生活方式,不必走太多彎路。
相關閱讀:
1.《時間的格局》感悟一:重構思維,你將擁有怎樣的認知與人生?
2.《時間的格局》感悟二:投資時間,如何讓人生的每一分鐘為未來增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