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邊際概念解讀注意力

在跟進四個專欄,幾乎是我能達到的最大效率了,在一個專欄結束以前,不敢再多訂閱一個專欄了,實在是沒有那么多深入思考的時間。

四個專欄的學習過程中,發現很多學科是相同的,五分鐘商學院中很多概念都是借鑒經濟學的原理,李笑來的很多觀點,用心理學也可以得到很好的解釋。

今天,我想用邊際概念解讀一下《通往財富自由之路》的第一周的概念——注意力是我們最寶貴的財富。

首先我先解釋一下什么是邊際,邊際就是新增所帶來的新增。

這個概念聽起來可能有點兒拗口,我們來舉幾個例子幫助大家理解。

邊際成本:每新增一個產品,需要增加的成本。互聯網經濟下,很多產品的邊際成本趨向于零,微信這個軟件開發出來了,后面每增加十萬名用戶,他只需要稍稍的給服務器擴容(數字隨意填寫的),可以說,他的邊際成本幾乎為零。

邊際效用:每消耗一個商品,所能增加的享受。比如我們去商場買衣服,打折促銷,兩件8折,三件7折,四件5折。你會想為什么會有這樣的促銷手段,5折誒,這么便宜。其實事實情況是怎樣的呢,你在挑第一件衣服的時候,心情是很好的,這是這家店里最讓你滿意的一件衣服,然后你再開始挑第二件,只能挑到一件第二滿意的衣服,你所增加的愉悅感就減了很多了,然后你再挑第三件,到第四件的時候,你甚至可能覺得這件衣服很丑,買了這件衣服幾乎無法給你帶來愉悅感了。其實第四件衣服給你的邊際效用幾乎為零了,但是這種促銷策略,能帶來利潤的一個增加,提高了客單價。(聰明的讀者肯定發現了這個促銷是有漏洞的,這里不作討論)

理解了邊際的概念,我們再來從邊際的角度,解讀一下稀缺的注意力,用邊際的角度更好得規劃自身的注意力。

我們每個人的時間每天都只有24小時,從邊際效用平衡的角度出發,我們要將邊際效用最大化的原則來看,只有分配好注意力,才能更好的利用時間,和他做朋友,為你所用,最大限度的產生回報。

比如,我們準備一門非專業考試,這門功課只要60分就能及格,假設要達到60分所需要的時間大約30個小時,達到70分所需要的時間為40個小時,而要達到90分-100分,所需要的時間就是100小時,也就是說,70分以后,每增加一分,你所要付出的時間成本就翻倍了,也就是邊際成本變得很高了,那你就要考慮要不要花這些時間達到接近100分上了。成本是放棄了的最大代價,你為了在非專業課上達到100分,就要犧牲掉專業課考試的準備時間,而這兩者孰輕孰重,你要有個平衡。

把注意力放到什么上面?

把注意力放到家人身上。

陪伴家人能給我們帶來幸福感,使家庭更加和諧,這個時候我們就要說,恩,這是我們應該做的。其實陪伴家人這件事,也是需要有個平衡的,你工作很忙,一個星期能陪伴家人一次,每一次的歡聲笑雨都讓你得到了極大的放松,于是你決定,只要你有空閑時間,全都要用來陪伴家人,突然你的工作崗位發生變化了,你可以每天都陪伴家人了,每天陪伴家人,讓你沒了新鮮感,原來那些能讓你哈哈大笑的事情,也習以為常了,這個時候,陪伴家人帶來的邊際效用已經很低了,那我們又該做個平衡,家人,要適當的陪伴。

把注意力放在學習上。

我們在《通往財富自由之路》中,明白了學習是對自我的投資,只有不斷學習才能拜托焦慮,更好的活在未來,接觸這個概念以后,我們就像打了雞血一樣,過了一段時間,熱情好像就退卻了不少,這又是為什么呢,因為或許新知能帶給我們的幸福感逐漸在減弱啊,也就是邊際效用在遞減,就像你餓了一天后吃了第一個饅頭,解決了饑餓,再吃第二個,能吃飽,第三個能勉強咽下,第四個,你已經得不到任何滿足感了。我們通常所說的三分鐘熱度,就是因為在人身上,邊際效用永遠是在逐漸遞減的,于是乎我們需要不斷想辦法,克服人性的的弱點,另一方面,也要做好一個平衡,當我們在當天學習了足夠的知識,不妨運動一下,享受一下運動帶來的邊際效用,這也就是我們俗話常說的勞逸結合。

把注意力完全放在學習上是不可能的,邊際效用逐漸遞減必然帶來學習積極性的降低,所以李笑來老師給我們指出了一個很好的大方向:你大部分的注意力要放在自身的成長上,工作中的業績增長的同時給你帶來了優越感的邊際效用,同時也積累了工作能力,是一種成長;堅持自己喜愛的運動,也能給我們帶來身體的健康,同時也帶來旺盛的精力;多維度的學習,相同時間里,能達到的邊際收益也是比較大的。這里要解釋一下,我個人是贊同李笑來老師的要在某個方面足夠突出,而不是樣樣通,樣樣松,正是因為邊際效用會降低,所以才有那么多人最后堅持不下來,想要突破這個困局,去訂閱《通往財富自由之路》吧。

薛兆豐老師的經濟學課,用深入淺出的語言,拒絕復雜的圖表公式,教會我們最純正的經濟學原理,告訴我們這些經濟原理其實可以解決生活中的很多問題。

最后,再強調一下,邊際效用永遠是遞減的,直到為0,甚至可以是負的,認識自我,根據自我的特點制定相應的策略,才能最大化邊際效用,從而實現個人積累的最高速增長。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