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兩日為這篇文章寫好的開頭不見了。今天找了好久,沒有能找得出來。小R的故事,似乎因此也變得難以為繼。
記憶里小R模模糊糊記得這樣一個瞬間,微信響了一下。小R拿起來看看,消息來自小T :“快說你是什么時候看上我的。”
這條消息來得并不突兀,因為那時候小R正在和小T聊天,只是會不會很火熱,小R如今已經沒了概念。用很短的時間又琢磨了一下這句話,小R覺得很是怪異,心里頓時蹦出幾句話:“我很早看上你了?我們的關系是?如果真是那樣倒是令人開心。”但他沒有回復,不動聲色地掩飾過去,轉移到了別的話題上,心里卻隱隱約約還在想著這親近得貶值的話。雖然這仿佛只是小T的一句調戲,無關痛癢。但小T的這種自戀在彼時的小R眼中,自然是極可愛,也極值得故弄玄虛地害羞一番的。
關于小T,小R并不能再回憶出什么東西了。天數卻記得很清楚,當作初識的那一天,以及心灰意冷的那一天,前后數數,一共是77個日子,是2個月又16天,也就是整整的11周。“不到一百天就結束了,本來還想好好地再試一次,結果也不過如此”小R心想,搖頭苦笑。不過這些東西都無所謂,也許過個兩三天自己就會好了吧。
作為一個男生,糾結于如此雞毛蒜皮的小事實在也難以啟齒。小R看得清楚自己的缺點,比如優柔寡斷,過于敏感。然而他卻不愿意做出太大的改變。大學一年結束,小R的確熟練地掌握了雙重思想的技巧,雖然這普通的雙重思想不像《一九八四》里寫的那么困難,但他自以為這些思緒的復雜程度與溫斯頓能做到的并無太大差異,都是表面一套,背后一套。小R并不是這么壞的人,也不至于虛偽到這種程度,只是習慣孤獨,乃至自閉成為一種風格。而在大學里,甚至說,在正常人的世界里,一個人應該活潑可愛,小R從小接受的觀念是這樣的,盡管他過去的生活與這相反得很諷刺。倘若沒有外界來的刺激,或者感情惺惺相惜到足以觸動小R的內心,也許小R終究也不會相信任何人,無論是朋友,還是什么更深的關系,就像他曾經給小D說過的那樣。
小D是一個心有城府的人,他可以把一件事想得相對透徹,也可以看清楚一個人的內在秉性,至少自認為。但他應從來不曾利用自己的思慮去利用別人,也許他還不夠強不夠壞,甚至,他那么善良,有時候到了明知傻的地步也依然一往無前。也許,這種思想深度在同齡人中早也是普遍具備的了,大家都不是初生牛犢——但至少他看起來非常和善,也足夠大方。所以小R想,他應該會是個好人。與小D相伴的人,應該有不少是極真誠的,但在一起也許總離不開錢這個話題。小D自己似乎也漸漸習慣如此。其實他并不是亂花錢的傻子,反之他顯得很聰明,或者,也許是從小就接觸成人世界的經歷使他無法不聰明——他總是能在別人尷尬或者支支吾吾的時候,洞悉對方的心理,然后禮貌地說一聲:“好的。沒事。”顯得輕松自在,不論你與他多親近,也許此刻都完全無法猜出他內心的真實想法,是坦蕩到了無所謂,抑或只是禮貌客套。
小R喜歡玩味這些細微的時刻,雖然他什么也想不出,但總是不自覺地玩味。如果敏感可以衡量,那小R一定有挺高的水準。他正面想,接著反面想,譬如他對小D的感受,在思索一番以后,反倒一聲短嘆,“也許人家簡單得要命,我就不必在這里胡思亂想了吧。”有時候小R想起某些時候和小D在一起,覺得非常歉疚。因為小R一旦悲春傷秋,眼里總容不下他人,此人越與他親近,他便越肆無忌憚起來:既然如此親密,那么也許不說話也不會覺得有什么不對勁的吧。這時候小R的眼中只知道小D走在自己旁邊,他覺得安心又有些煩躁不安。雖然他也會一閃而過某些念頭,譬如小D該覺得自己太冷漠了吧?我是不是應該表現得快樂一些?諸如此類,于是他們就會一路走,一路沉默。不信任任何信任值沒有滿格的人——這時候的小R是灰色的人種。他想起了收錄邵小毛那首《黃昏》的專輯,名字就叫做《灰色人種》。雖然兩者顯然不是同一個概念。
小R不坦蕩,這是顯而易見的特性。當然這與他細膩到龜毛的格調脫不了干系。
其實小R并不細膩,甚至都不能覺察到很多很基本的東西,比如,對別人應有的禮貌,之類。聽小Q說,小R見到她的第一面,說的就是類似“你好胖啊”這樣的話。在小Q看來,或者在相對正常的人看來,這都是太超前的說話方式。仿佛兩個素不相識的人,已經可以隨意嬉戲調侃而不必留有后患。小Q是個好人——小R常常這么想,也許是因為覺得些許歉疚,也許是因為僅僅作了一個善良中肯的評價,也許,也是因為他不夠喜歡小Q。
小Q喜歡小R,小R感覺得到,但是他什么也沒有表示。在羽毛球館的時候,小R站在場邊,小Q走過來,輕輕地朝著小R的耳朵吹氣。那種感覺,很溫柔。小R向右側過臉去,知道是小Q,他沒有說什么,沒有露出什么表情,或者,也許有點驚顫的意味,但他還是盡量淡定,不讓自己因為女生第一次這么親密的接近而表現得太慌張。小R別過臉去,繼續抓拍比賽的照片。也許小R能這么淡定的原因,還在于,那時小T就站在他的對面,雖然小T什么都沒有察覺。小R自小,不,也許是從高二那次開始,就變成這樣。如果他認定要對一個人好,就會強迫自己排斥其他人。這當然顯得病態,小R也因此生病過,后來他放棄了治療,這些都應該擱下不表。
總之,那時小R總以為那種感覺就是觸電的感覺,也是那時,小R漸漸相信小Q喜歡自己。當然放暑假的時候小R真的因為觸摸了樓道燈上裸露的電線而生平第一次體會到了觸電的感覺,然后他駁斥了自己暫定了那么多年的思維——被吹氣的那時的感覺不叫觸電,接觸電線后手極其刺痛麻木,猶如萬千電流仍然在手掌中奔馳的感覺,在接觸電線的瞬間失聲大叫的情況,這些才叫觸電。小R不想再來一次了,現在他每次見到那個樓層的樓道燈都心有余悸。
其實現在想來,小R感覺自己在扼殺這一段可能萌芽卻沒能萌芽的感情的時候,表現得非常理性,甚至冷漠,用“冷眼旁觀”來形容絲毫也不為過,即使他本人就是當事人,也許在女方看來,就是男主。他其實一直在細心地看著小Q,看著她的感情變化,甚至都知道接下來的那個階段,她會高興還是悲傷。小Q會恨恨地看著自己,小R也靜靜地看著她,有時候小R會躲開小Q的眼神,是不是因為愧疚,小R并不能肯定。但是小R總是告訴自己,到目前為止都還算正常,他并沒有做出什么不恰當的事情。但其實,小R也意識到自己的做法有多么的賤,但到底具體怎么樣一個賤法,他卻形容不出來。有一次,小Q和小T同時走過來,小R笑了,但卻是朝著小T。他笑得顯然很心虛,很愧疚,他的目光和小Q相撞的時候,小Q眼中的驚訝,痛心,他仿佛感同身受。但他到底需要愧疚什么,他自己也說不上來。小R有時候回想自己一直以來的一些小細節,總覺得有時候自己太過老實,他本不需要,也沒有任何義務,去照顧每個人的感受。況且,他目前的取舍已經漸趨分明。
雖然他不知道,后來的故事發展會告訴他這個取舍真的很可笑。
小Q顯然也漸漸明白了小R的態度,她如今已經可以平靜下來,詳和地注視著小R的眼鏡,雖然小R依然從中讀出了期待,讀出了關懷,但是他如今不能再那么肯定了。小Q已經足以應付她自己的感情波瀾,小R實在不想說,是自己促成了小Q的成長,這是多么得了便宜賣乖的想法。但也許,他這樣的過客,真的讓小Q獲得了些許沉著。小R真心地為小Q感到高興。
不論小Q相不相信,小R總希望告訴她,自己也在關心著她,每一條朋友圈,小R應該都看過兩次以上。從那種虛擬世界的發展脈絡里,小R也清楚地印證著自己的想法。他看到小Q從悸動不安,到悲傷灰暗,再到無謂釋懷,最后態度重新回到積極尋愛。這一條線不能再清晰,小R的心情也不能再蒼涼。抹殺掉自己的存在感,即使自己承受得住,對那些牽掛他的人來講,都不得不說太殘酷。小R剝奪了小Q感受到自己對她的關懷的權力,讓她蒙在鼓里,自生自滅。他有那么多次想要評論些什么,在小Q的朋友圈下,但是他每次都會收回評論框。心想:既然不能要,就不必再去撓撥別人的內心了吧。
然后他專心地去對小T。只是后來,結果變成了開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