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森是位于日本東北地區某個村莊中的小村落,這兒沒有任何商店,只是購買必需品的話,可以去村公所在的村中心。那里有農協開的小超市還有幾家商鋪,去程基本都是下坡路,騎自行車大概要半個小時,可回來要多久我就不知道了。冬天因為路面積雪,只能步行去,慢慢走要花一個小時。
第二遍看完了《小森林》,依然很喜歡她的寂靜和美麗。有日本味道。
壹
聽人說,在日本,馬路上幾乎是聽不到汽車鳴笛的。去商場購物,導購小姐們都溫柔而禮貌,恬靜而美好。
因而一直以來的印象里,日本的氣質是安靜而溫婉的,如川端康成筆下悠遠的山巒與純白的雪國,如無印良品原木色簡約的美感,又如《小森林》自言自語形式的淡淡敘述。
市子騎著自行車,前行在無人的山路上,從夏日茫茫的綠野,穿過秋天金黃的麥浪,在初冬零落的紅黃樹葉里陶醉,抵達春日透著微微粉色的櫻花道,行到遠方,在車輪快速滾動的痕跡里,緩緩展開小森的生活。
貳
小森是個很小的村莊。用小這個字來形容這個地方,我想最為合適不過了。小森的生活也是小的。村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環繞在青山綠水中,年復一年的漫漫循環,像繞著一個圓圈,緩慢而不停的生長和奔跑。
夏日的雨季,小森變得潮濕而悶熱,看起來好像籠罩在蒸汽之下,土壤里的水汽活潑地往外冒。市子開了爐子去驅除水汽,爐子的余溫恰好可以用來做一個好吃的面包。
雨過以后,茫茫霧氣中,市子穿上寬大的工作服,勞作在田間,包圍在廣闊的綠色中。綠野的美麗,沁人心脾。讓人仿佛忘記了夏日的燥熱,取而代之的是山間清爽的風,在雨后順上還未散去的水汽,悄然而來。
秋天的田野里,搖曳著金黃色的麥浪。從夏日一望無垠的綠,過渡到秋的金色,仿佛經歷了一個漫長的雨季,天空一下變得寬闊而遼遠。
小森人民忙碌的勞作、收割,壘起高高的稻草堆。休息的間隙,市子靜靜的坐在田埂上,微風里,打開精心準備的便當盒。
核桃飯團,是市子很喜歡的一道食物。核桃是趁山間掉落的時候撿來的。這是一場與小動物比賽的過程,核桃成熟的時候,勤勞的小松鼠出來覓食,抱著小核桃,躲在葉叢中,咯咯的品嘗著這一道天然的美食。
叁
《小森林》是一個美食故事。這是一個看起來很簡單的美食故事。幼時,媽媽褔子常常利用山川田野的各種食材烹制美食,并胡亂命名。后來,媽媽離開了小森,獨自回到小森的市子,循著那時的記憶,將所有的愛融入美食的烹飪中。
影片花了很多的篇幅去講述一道道美食的制作過程,從播種,精心呵護,到采摘,制作。故事里面的情感,只偶爾帶過,淡淡的,漫不經心中夾帶著些許的哀愁與欣喜。
市子與媽媽福子之間的感情是圍繞著幼時的三餐所展開。那時,媽媽的態度總是冷淡,餐桌上的兩人幾乎不說話。市子常常埋怨媽媽懶,愛做簡單的青菜,以不信基督教為由,不過圣誕節,并且用一些無關緊要的信口胡說欺騙市子。直到市子獨自一人回到小森以后,才漸漸明白媽媽做菜的用心之處。
媽媽離開家以后再也沒有回來,偶爾寄信來。市子只從字里行間明白,媽媽是鼓起了巨大的勇氣,去追尋自己的生活了。對于媽媽,市子有埋怨,有理解,有困惑,這些復雜的情感夾雜在一起,寂靜的融化在一道道食物中。氤氳而持久。
市子與紀子之間類似于閨蜜。說類似,是因了在電影安靜的大氛圍里面看似不夠熱烈的情感,在以食物為主調的背景下沒有騰出太多的時間去講述人與人之間心底的交流。在市子安靜的內心獨白中完成了波濤洶涌的大起大落。
唯一出現的一次開懷大笑出現在市子與紀子吵架和好以后。紀子端來自己做的咖喱與市子分享,市子受到啟發將薄餅置于架上烘烤。薄餅受熱以后,自由熱烈膨脹,倆人相視而驚喜的笑起來。吃完飯,兩人出門去滑雪。在蒼茫的雪野中,將心底里所有的顧忌、不悅與困惑,得到完全的釋放。廣闊的天際傳來清脆的笑聲。
愛情在電影中占的篇幅是最小的。市子曾說,對于裕太這樣簡單的男孩子,一點抵抗力也沒有。裕太,是市子小兩屆的學弟。畢業以后,裕太回到了小森,小森是他的夢想,是他未來的生活。這一場類似于愛情的相思,在市子的生活里,如一道溫柔的陽光。朋友以上,戀人未滿。
相比于《舌尖上的中國》,《小森林》呈現給觀眾更多關于美食的簡潔與安靜的美感。在市子自言自語的敘述中,傳遞給我們來自于美食本身的寂靜與樸素。沒有嘩眾取寵,這種寂靜的味道,反而最讓人感覺到幸福,并且持久而回味無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