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學同學來玩,周六真的很想偷懶就出去吃吧!小學同學過去在日本待過半年,應該吃的慣日餐。我們坐下來點餐的時候已經1點,朋友很餓了,朋友屬于塊頭大的,客氣的說吃碗拉面就行。我知道這種店面拉面可吃不飽。點開大眾點評有個188的倆人套餐,看著不錯,有刺身、壽司、蝦、蟹還有女兒的冰淇淋和朋友想吃的拉面。于是,我一沖動就點了團購。
上菜的時候呼啦呼啦的上,第一個藍莓山藥上來,只有兩片,我開玩笑的說,你們家菜縮水也太嚴重了吧?!服務員笑笑下去了,甚至忘記給我們餐具。然后豆腐倒是實在的兩大塊,上面灑滿了像木屑一樣的魚干和切的細細的海苔。這個太多了,雖然很便宜。然后接著就是切成小片的鰻魚,堆在大堆干冰上面6片生魚片…
先是吃著餓,再吃吃就飽了,等最后壽司上來的時候我們已經吃不下了,只好又聊天到3點才勉強吃了三分之一。唉,今天到底還是點多了,而且餐中間我還使勁的勸說朋友減肥來著……
作為主人,總是覺得不能虧待了客人同時呢又希望實惠點,別讓酒店賺太多。這種情況下,團購是個似乎兩全的方案,飯店里各種花樣,好多的少,該少的多,大量備貨壓低成本~
真的是這樣嗎?我說一堆冰還有漂亮的做裝飾的粽子葉好浪費。朋友說,沒關系,人家會再利用的…已經吃了快兩個小時了,死活就是沒有上來冰激凌,雖然我飽了,姑娘還在盼著呢?一問,馬上上來兩個小碗,都不成球,好像用鏟子舀上來的一樣。
多吃下去的還得找各種方式去消化,否則變成肉就更讓人操心。沒吃下去多余出來的浪費了可惜,如果以某種方式循環就是可怕。可是,當我們期待價廉物美的時候,某種意義上,我們確實可能被量大帶走造成浪費,也有可能被價格誘惑造成更多的商業問題。
更好的環境可能是伴隨更好的生活方式、消費方式、商業方式高度關聯的。如果我以后設計餐廳,我會考慮只做幾種菜式,然后做各種分量,可視化,增加卡路里的描述,吃不完要支付環境費用,吃過量也要付更高的單位價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