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學習金融也才短短兩三年,但擁有理財觀念是媽媽從小就教育我一定要培養的好習慣。最近在微信每天堅持寫一點點關于理財的小東西,我想搬到簡書來一個會有更多人看到吧,所以每隔五天我往簡書上搬一次,希望有興趣的同學能多多交流。期待有更多的人能給我一些智慧的建議而非語言暴力哦~
-------------------------------分割線----------------------------
從今天起,我會每天分享從學習金融專業以來的一些我認為生活中很實用的金融知識,個人對理財和人生規劃非常感興趣,所以算是個人學習的一些總結,不過作為初學者,歡迎大家的指導和見解,只有交流才能更好的提高嘛~
Day1:幸福的人生!
幸福的人生是每個人都追求的吧,但什么是幸福呢?可能比較抽象,但我個人的理解是:從外(物質生活)到內(內心精神)的滿足。
所以我們都要努力掙錢來塞滿口袋,通過各類活動豐富內心。
內心的滿足方式每個人都不同,可以通過愛情、通過運動、通過思考……我個人喜歡看電影看(感興趣的)書和旅行。
外在物質世界的滿足呢?之前看過這樣一個公式【幸福感=財富/欲望】細細一想還挺贊同的,外在的幸福感除了要提高財富,也要克制欲望。從小到大我們基本都衣食無憂(感謝鄧爺爺~感謝家人~)即將踏入社會我們能確保的生活狀態還不降低嗎?當知道賺錢有多難的時候我們還會去浪費嗎?常常看到職場前輩在告訴新人的文章里說:“工作前三年工資沒有那么重要。”的確,我也相信:能夠在這三年迅速成長,事都做到了,錢自然也就來了。所以這三年如果真的不能賺到很多錢,沒關系,根據公式,稍稍降低自己的欲望嘛~你也可以很快樂嗒~
Day 2:財務自由!
財務自由是實現自由、自主、自在的第一步。
用一個簡單的式子來解釋它,即【被動收入>花費】
這應該是大家都很向往的目標:不工作也能不為金錢煩惱,每個月都有穩定的被動現金流流入,而這些現金流足夠負擔你所有需要的支出。
被動收入與主動勞動收入相對,通常有:房屋出租的租金收入、投資利息、專利技術知識產權、甚至是掛靠某某證的收入等等。
當你通過各種各樣的途徑實現被動收入的時候,你也會更多得思考你是不是正在doing what you like,而當你實現被動收入>花費時,你就有能力做你最最熱愛的事,也更能讓你like what you do!人只有這一輩子,當然要浪費在自己喜愛的人和事上~
我以后會慢慢講我學習和實現它的過程~(當然我現在還沒有實現,不過我在努力的路上~)你要來嗎?咱們攜手同行吧!
今天是世界讀書日,我也來推薦幾本關于財務自由的書吧:
《女人要有錢》—茱蒂.瑞斯尼克(也是我關于財務自由的第一本書,作者是下一套超級有名的系列叢書作者的妻子)
《窮爸爸,富爸爸》系列—羅伯特·清崎(超級有名也很好讀)
《小狗錢錢》—博多·舍費爾(理財入門書,用童話故事講理財,建議買給小學初中的弟弟妹妹看,他們以后一定會感謝你嗒~當然你也能看~我們也是孩子嘛~)
Day 3:記賬
媽媽是會計,記賬是她的好習慣。自從離家,我也一直堅持著記賬。媽媽習慣記在本子上,一筆一筆,非常認真,我稍微比她先進一些,記在手機里。
下過非常多的記賬App,覺得最好用的還是【隨手記】~不過我一般自己列類別,因為它自帶的類別太詳細了,我很多用不到!
自認為記賬是財務自由的基礎,因為通過記賬你可以清楚地看到自己每個月的支出,通過應用自帶的圖表你還能看到你花費在各種類別中的比例。
知道自己每個月大概花多少錢,你不就能知道自己(在不出現意外的情況下,)每個月的被動收入的目標了?如果每個月花1500,那被動收入只要1501你就財務自由了~如果你每個月花10W但收入99999,你還是不自由。
總之通過分析,你就能知道自己的支出結構和支出可以改進的地方,平時買買買囤囤囤,記賬的時候就會痛苦了!
Day 4:資產負債表
昨天說到了記賬,其實記賬可以約等于是制作收入支出表,而除了收入支出表,企業也有自己的資產負債表,那么我們個人呢?當然也可以有啦,和記賬一樣,通過制作自己的資產負債表就可以清楚得了解自己的財務狀況!
但這里資產負債表的計算公式呢和會計里學的是不一樣的,是【凈資產=資產-負債】,當然,凈資產是越高越好的啦~
那什么是資產和負債呢?怎樣能夠把它們一個不漏的得都記下呢?看一下下面的圖。我們可以先根據下圖列一下,明天我再細講哦~
大家晚安!今天有偷懶……差點沒有更。
Day 5:資產負債表2
先是資產,資產可以有很多分法,但我個人更喜歡曾經看過的一節公開課上的分法:資產分為三類,包括流動資產、投資資產和自用資產。
流動資產包括現金、活期存款、貨幣基金(各種寶寶類基金),它們有一個共同特點就是隨時能支付流動。個人建議如果可以的話完全可以把活期存款都放到貨幣基金中去,雖然利率一般只有4.**,但比活期好,而且隨時能轉入卡,因為貨幣基金也沒有太大的利率差別,大家也不可能有太多活期存款,所以貨幣基金你覺得哪個方便就買哪個,不用太挑。
投資資產包括一些你投資的并且認為能為自己帶來收益的金融產品或者是專門出租的房屋啦之類的。計算它們的價值時取當前的市場價而非買入價。其實這里還有一個小概念:投資和投機,是前兩天和一個很厲害的學長聊天聊到的:投資和投機是不一樣的,就像是巴菲特和索羅斯,雖然巴菲特也會虧錢但是投資更傾向于穩定的流入,而投機傾向于賺一筆快走再撈一筆又走,虧的時候也是又快又狠。這個看各人喜歡,我個人喜歡投資多一些,我也不相信20%以上收益的金融產品,可能膽子比較小吧。
自用資產一般是你在使用的房子車子,它們豐富方便了你的生活,但不會為你帶來直接收益。一般來說是大件,而且價值較高。
負債也把它按時間順序分為短期和長期就好,我們一般不會有太多負債,畢竟沒房沒車天天住學校,不過我想提一個分期類的金融服務。之前在學校廁所看到過它的廣告,月供不多的錢就可以買到比較高端的東西,嗯,我個人并不推薦。因為特別是數碼產品更新換代快,你可能上一個手機還沒有交完你又想換新的啦!而且你冷靜下來算一算手續費,其實是不合算的!之前在耶魯學習消費心理學,有一節課講他們的一個消費滿足感的研究結果:其實分期貸款消費所產生的幸福感是遠遠比不上存夠錢把它完全買下的幸福感的。所以就算是多給自己一點幸福的理由吧,我們盡力攢錢消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