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光不負 | 炸洋芋,是燕子溝的溫度

2014年4月,在2013年實習之后,重新回到燕子溝。15人的實習小分隊,銳減到4人,另外是甘、高、簡三個姑娘。少了幾分之前的熱鬧氣,多了幾分進入職場/社會的儀式感。這才明白,曾經“一起鬧騰”的快樂,再難找回。

實習時屬于項目部,依賴與對人和事的熟悉,我選擇重回該部門。大概是6月份,因為牦牛牧場的開營,山上需要有人值夜班,因為部門男生較少,我自然被選召,開始在山上過夜。高原上的夜晚,不管白晝如何熱烈,一如既往地透涼。如果遭遇一個人在牧場值班,又多了幾分“滲得慌”。更不必說,下雪的夜晚,心靈與肉體對“冷”的感知,似乎對溫度大徹大悟。

人情與自然的溫度在流失,我急切地在記憶中找回。

燕子溝5月的雪

常態(tài)下,氣泡、山門、牧場三個值班區(qū)域共五人,吃飯時大家會在一起。如果食堂送來的飯還行,夸一夸廚師,飯菜似乎更香了;如果送來的不好吃,吐一吐槽,不知不覺間已有了“飽”的感覺。食堂的大鍋菜,常常被嫌棄,這太正常不過。所以,當?shù)氐耐峦鄿蕚淞艘皇帧?/p>

當?shù)厥a洋芋(土豆),洋芋是最地道的食材,炸洋芋成了最日常的食物。炸至成金黃的洋芋坨坨,蘸上調好味的辣椒面,成為了最吃不厭的美味。上班無聊時,饑餓來襲時,午飯未飽時……都是炸洋芋的絕對好時機。

帶洋芋、辣椒面等“材料”上山,成為了當?shù)赝聭獙κ程么箦伈说摹胺▽殹薄iL時間如此,個個練就了高超的技法:“要脆一點的還是耙一點的?”?“來,試一下薯條。”?“嘗一嘗,真正的原味薯片!”一個電爐、一個鐵盆、一雙筷子,演繹著一場場炸洋芋的精彩魔術!

電爐使用存在安全隱患,公司是不允許員工用電爐弄東西吃的。在全公司人員都能聽見的對講機里,如何巧妙地通知一起值班同事“炸洋芋時刻到啦”是一件技術活兒。

“銀文,銀文……”

“收到,收到……”

“把工具箱拿到氣泡來下。”

“好的,好的。”

因為事先約好,所以我們故作一本正經的工作狀語氣。但回答后一個“好的”時,我常常抑制不住心中的欣喜,語氣變得急促,語調也高昂了起來。典型的沒事兒找事兒型通知方式,值過夜班的同事大概都用過這招吧!

通常,洋芋坨坨/條條,蘸著調有鹽巴、雞精的辣椒面吃是一貫的吃法,但也有創(chuàng)新。部門同事楊東,土豆餅制作的大師級人物。

“土豆絲切到多長、多細,才能保證餅初始形狀的完美,而不是枝枝丫丫?”

“面粉、雞蛋該添加多少,餅才會香酥而不膩?”

“薄而大的餅如何翻面,才能保持完整?”

他一邊做餅,一邊向我講授著。餅的色、香、味、形都堪稱完美。其實,他在菜板上宰土豆絲時,只聽那律動而均勻的“砰……砰……砰”聲,我就妄想:一定要向他學會做土豆餅。

在燕子溝,炸洋芋(土豆餅)成為了有趣而有味的事兒!

土豆餅的制作嘗試

每次炸洋芋的時光,特別是值夜班難以度日時,都是同事們陪伴的時光。現(xiàn)在回想起來了,如果不是因為炸洋芋吃,如果不是因為同事們(張、喜、李、陳、馬、鄒、茍……)叫上一起去炸洋芋吃,日子該會有多寂寥,我的燕子溝時光也會有缺憾吧!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lián)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fā)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fā)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